基于出行需求的大城市中观尺度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
本文选题:出行需求 切入点:空间布局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住房市场化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中观尺度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尺度的城市空间,其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对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将出行需求作为核心因素,以减少私人长距离出行为导向,结合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街区居民出行行为的数量、类型和频率,指出2km是居民出行活跃程度的临界尺度,该尺度在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存在大量长距离、高频率的工作出行。中观尺度空间的规划布局应注重2km尺度内匀质的功能混合,将一部分的长距离出行内化于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最后,从交通与功能空间协调的角度提出大城市中观尺度空间布局优化的建议策略。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using market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the travel time of residents in large cities is increasing,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s a special scale of urban space, mesoscale space is a special scale of urban space. The optimization of its function and space 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travel distance of residents and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Taking Guanshankou block in Wuhan as a case study, taking travel demand as the core factor and reducing private long-distance travel as the direction, Based on the spat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c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umber, type and frequency of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r by questionnaire, and points out that 2km is the critical scale of residents' travel activity, which is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of non-motorized trave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long distance and high frequency working trips.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mesoscale spa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omogeneous functional mixing within 2 km scale, and internalize part of the long distance travel within the acceptable scale range of non motorized travel.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ordination of traffic and functional sp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mesoscale spatial layout in large citie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BZZ045)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潘海啸,刘贤腾,John Zacharias,刘冰,廖雄赳;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2 季珏;高晓路;;基于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间单元的划分[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3 周素红;闫小培;;基于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的城市空间解读——以广州市典型街区为案例[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4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5 柴彦威;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6 柴彦威;张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单位社区[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7 胡娟;胡忆东;朱丽霞;;基于“职住平衡”理念的武汉市空间发展探索[J];城市规划;2013年08期
8 赵晖;杨开忠;魏海涛;赵文yN;;北京城市职住空间重构及其通勤模式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3年08期
9 陈征;刘英舜;石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距离曲线的研究与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渊;鲁成树;王娟;;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董藩;丁宏;赵安平;;通勤成本与轨道交通周边房价的空间分布——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周边住宅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吴莉萍;黄茜;周尚意;;北京中心城区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利弊评价——对北太平庄和北新桥两个街道辖区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张玉清;;市场转型与单位组织变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7 张纯;吕斌;;合作型和谐社区规划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的实践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8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9 许晓霞;柴彦威;颜亚宁;;郊区巨型社区的活动空间——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10 秦萧;沈山;石春艳;;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向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董晶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城市健康生活单元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4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黄友琴;易成栋;;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马静;柴彦威;塔娜;;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动态——兼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8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9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方修琦,章文波,张兰生,罗海江 ,李志尧;近百年来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与城乡过渡带演变[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志瑶;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杨天克;郑明清;赵宝强;;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定性光谱特征匹配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1期
2 张智敏;;从山至海——一次基于大尺度空间研究设计的联合教学探索[J];南方建筑;2010年01期
3 胡巍,张桂林,陈朝阳;一种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高斯平滑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8年03期
4 Katrin Lahusen,Jamie Fobert;中级学院单元05 城市的虚构网络[J];世界建筑导报;2004年Z1期
5 杨洪明,刘建华;电力市场环境下电价区域划分问题的尺度空间层次聚类算法[J];电网技术;2004年22期
6 张万强;赵俊三;李洪波;谢相建;;基于梯度尺度空间的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方法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0期
7 陈冰;赵亦工;李欣;;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末制导目标跟踪方法[J];兵工学报;2009年05期
8 邢同和;小中见巧的创造——上海“城市酒店”设计手法谈[J];建筑学报;1990年04期
9 于志远;朱胜萱;尼克·诺森;;城市尺度空间的塑造——上海世博公园的空间研究[J];中国园林;2007年06期
10 颜少杰;胡文杰;周静;;再造体验[J];缤纷;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邹建成;范兴华;;基于尺度空间的医学图像特征分析[A];第四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胡巍;张桂林;陈朝阳;;一种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高斯平滑方法[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3 周艳蕊;邵长波;;PIV技术在大尺度空间的应用研究[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俊华;图象局部不变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章鹏;多尺度特征检测:方法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基于尺度空间技术的多边形近似[D];苏州大学;2013年
2 曲颖;角点在轮廓高斯差尺度空间的行为分析及检测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郑瑞连;基于L曲率的尺度空间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付杰;基于尺度空间的局部不变特性提取及匹配算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洪星;角点在轮廓尺度空间的行为分析与检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明;基于曲率尺度空间的人头部检测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李金金;基于k曲率的尺度空间描述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丑国珍;城市空间的层次及尺度空间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9 高培培;小尺度空间水景设计理念及营造技术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崔忆南;曲率尺度空间形状分析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9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9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