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相关规范中关于单桩承载力计算的几点疑惑
本文选题:单桩承载力 切入点:特征值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内相关规范中单桩抗压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分为特征值法及极限值法两类,单桩承载力均通过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直接相加的方法得到,在概念及理论上均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主要原因是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力学特性及对变形的要求不同、不能同步发挥所致。相对来说,极限值设计法更直接、更可靠、更准确,概念更明确,且易于与国际接轨,建议规范优先采用。不同规范根据抗拔试验结果求取单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存在矛盾,建议求取时桩的自重按天然重度计算、不考虑水的浮力。建议相关规范对以下两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桩长超过有效长度后,单位长度侧摩阻力将会降低;部分工程中得到的抗拔桩的抗拔系数远小于相关规范推荐值,尤其是桩长较长时。
[Abstract]: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compressiv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in relevant codes i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igenvalue method and limit value metho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is obtained by adding the pile side resistance and pile tip resistance directly. There are some imperfections in concept and theor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mation requirements of pile side resistance and pile tip resistance are different, which can not be brought into play simultaneously. In contrast, the limit value design method is more direct and reliable. More accurate, clearer concept, and easy to conne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de should be adopted first.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in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uplift test,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eight of the pile should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weight when it is taken. Considering the buoyancy of wat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llowing two phenomena should be deeply studied in the relevant codes: when the pile length exceeds the effective length, the side friction of the unit length will be reduced; The uplift coefficient of the uplift piles obtained in some projects is far less than the recommended values of the relevant codes, especially when the pile length is longer.
【作者单位】: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文光;;辨析关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几个名词术语[J];广州建筑;2013年04期
2 付文光;吴旭君;卓志飞;;有关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几个概念辨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来炳;周红波;;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缺陷类型的动力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瞿俊;低应变法检测桥梁嵌岩桩的评价[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韩永昌;石永泉;方煜华;;桩基检测加固处理措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朱晓姝,王东坡;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大荷载工业建筑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姚兴贵,谭奇;合肥某公寓楼预埋载荷箱法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6 吴强;;钻孔灌注桩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7 郭杨;;用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大直径桩的端阻力特征值[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8 张文清;卫功武;;水泥粉喷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周林;;PHC桩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玉华;马酉祥;;桩基础的探讨[J];包钢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彪;;无损检测在抗滑桩桩身质量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分析[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2 刘明贵;彭俊伟;;进化支持向量机在基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A];2007'湖北·武汉NDT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兰春;张爱中;;水泥土搅拌桩在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二中;彭振斌;黎超群;;应用反射波法进行桩底探岩[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春香;;对某公司新车间静压桩质量的分析与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楼国长;;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技术分析桩端岩土阻力特征[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楼国长;李锦川;杨红辉;;高应变动测曲线反映桩端阻力大小的特征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熊亮;阮仁伟;;软土地基中挤土桩的质量控制与测试技术探讨[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宏伟;沈莉;方云飞;吕素琴;;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超长桩载荷试验数据分析与桩筏沉降计算[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彭奇武;;岩土工程设计分析与探讨[A];2014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心魁;反射波法桩基动测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崔红梅;面向测试系统的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闫韶兵;工程地质评价空间模拟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陈长流;考虑湿陷的大厚度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5 尹平保;陡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康琦;典型黄土地区桥梁桩端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受力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7 冯胜洋;深厚软土区段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刘海涛;基于施工过程的软土路基后处理小桩负摩擦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罗庆姿;黏滞性软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10 黄俊杰;路堤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变形失稳机理与注浆加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景松;复合载体夯扩预应力管桩施工及承载性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2 程宝辉;基桩竖向承载能力的自平衡试桩法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齐建国;利港电厂PHC桩打桩挤土效应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4 谢成;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志芳;高速公路PTC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和优化设计方法[D];河海大学;2005年
6 陈国栋;超声波在混凝土桩基础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闫明;基桩承载力高应变动测法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孙秋荣;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在徐州地区适用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宋来营;桩与复合地基静载荷多点自动检测系统[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宋朝霞;低应变检测技术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生力,袭平一,刘九功;利用原位测试数据确定石家庄市天然地基土承载力[J];北京地质;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雅,王学松;高应变单桩承载力动静对比实例[J];安徽建筑;2001年06期
2 徐金明,汤永净;确定单桩承载力的一种建议方法[J];工程勘察;2003年05期
3 朱向荣,董宏波;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时单桩承载力取值讨论[J];住宅科技;2003年04期
4 徐攸在,刘兴满;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合理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87年02期
5 刘兴录;机械阻抗法预测单桩承载力[J];建筑科学;1990年01期
6 项强,张惠莲,杨玛莎;软土地基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推移而提高[J];福建建筑;1997年S1期
7 贾祥云;浅析单桩承载力的合理确定[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9年04期
8 吴红华,李正农;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模糊随机双曲线方法[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王敦柱,倪小刚,朱震宇;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测定单桩承载力[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年03期
10 何钦;袁建刚;范洪湛;;软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确定方法的对比分析[J];广东建材;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少魁;陈然;;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郭连江;马桂华;陈锦剑;王建华;;上海湖沼平原预制单桩承载力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同田;李士菁;;天津地区单桩承载力可靠度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袁金荣;徐薇娜;;一种求解单桩承载力的实用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章胜南;;不同龄期深层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王素冰;;压力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特性及工程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羡农;;水泥粉喷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赵抚民;;单桩承载力取值支持系统的原型开发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9 宋志慧;牛志荣;;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承载力的新思路[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邢洁媛;杨宝山;;黄土地区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评价[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唐崧;单桩承载力综合谈[N];建筑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猷猷;单桩承载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武炜;瞬态瑞雷波检测单桩承载力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黎双邵;曹妃甸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动静对比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杨永W,
本文编号:1620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2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