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山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与再利用规划模式探索——以《重庆四山地区关闭采石场再利用规划》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7 07:45

  本文选题:风景园林 切入点:矿山治理 出处:《中国园林》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矿山开采曾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开采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已成为政府及民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恢复关闭矿山的生态景观环境和合理利用关闭采石场用地成为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重庆市四山地区关闭采石场再利用规划》,分析废弃采石场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山地关闭采石场土地再利用的模式与恢复治理措施,即根据废弃采石场所处的管制区区位、环境条件、不同区域对土地利用的限制要求,以及采石场自身状况,提出再利用类型,包括生态复绿型、景观再造型、旅游休闲型、水源涵养型、综合利用型等。再根据采石场的土地再利用类型与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关闭采石场生态治理与再利用措施,并以规划导则的形式加以明确与固化指导。
[Abstract]:Mining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mining, How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closed mine and 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closed quarry lan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Reusing Planning of closed quarries in the Distri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bandoned quarries are analyzed. The paper explo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land reuse and the measures of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land reus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control area,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restrictions on land use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quarry itself, the abandoned quarry is located in an abandoned quarry. Put forward the reuse types, including ecological re-green type, landscape re-modeling, tourism and leisure type, water conservation typ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ype, etc. 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schemes of land reuse in quarries, The measures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use of closed quarries are further refined and defined and solidified in the form of planning guideline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分类号】:X171.4;TU984.1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华;廖建军;唐飚;黄文凯;;与城市互动的高校公寓园区选址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姜利勇;;生态城市的建筑:自然的再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3 孙良;夏海山;孙统义;;传统街区的生态位保护——以徐州市户部山传统街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朱杰旦;蒋建绒;;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5 李P;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6 吴志莲;焦一之;;城市环境功能分区及绿化树种配置——以大连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7 郑伟;;城市林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8 李春涛;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9 王柏泉;刘华中;廖青龙;;湖北民族学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10 楚纯洁;钱宏胜;马建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梅芸;;居住用地生态足迹矢量化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设计[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梁伟;王强;杨丹丹;;“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树魁;谭淑梅;王继珍;;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李军甫;;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严爱琼;邹胜蛟;;低碳城市规划探索——重庆生态城规划理论及实践若干问题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刘晓丽;;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常文韬;包景岭;李燃;温娟;;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吴耀兴;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8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许晗;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全伟;腈水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2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