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SEM和IPP测定软黏土接触面积的试验

发布时间:2018-03-20 02:29

  本文选题:微观结构 切入点:SEM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软黏土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浙大紫金港软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黏土微观结构,对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微观形貌特征.基于Image Pro-Plus软件对SEM图像作定量分析,提出基于实测孔隙率的灰度阈值分割方法处理图像技术,重点测定了接触面积,并得到孔隙面积比与孔隙率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浙大紫金港软黏土的微观结构是由霜叶状的土颗粒排列成类似蜂窝状结构;孔隙面积比和孔隙率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建立了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量化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soft cla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soft clay in Zijin Port,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lay was qualit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EM image by Image Pro-Plus software, a gray-scal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measured porosity is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image, and the contact area is emphatically measure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area ratio and porosit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soft clay in Zijin Port, Zhejiang Province is arranged from frosted foliar particles to honeycomb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area ratio and porosity is power func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and macro i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01B04)
【分类号】:TU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萃英;土体微观结构研究与土力学的发展方向——若干进展与思考[J];地球科学;2000年02期

2 吴义祥;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年02期

3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1期

4 张先伟;王常明;李忠生;纪江;;不同地区结构性软土基本性质的对比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5期

5 施斌,姜洪涛;粘性土的微观结构分析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6 张先伟;孔令伟;郭爱国;拓勇飞;;基于SEM和MIP试验结构性黏土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宋丙辉;谌文武;吴玮江;江耀;;舟曲锁儿头滑坡滑带土微结构的分形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沈珠江;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9 谭罗荣;;土的微观结构研究概况和发展[J];岩土力学;1983年01期

10 王宝军;施斌;蔡奕;唐朝生;;基于GIS的黏性土SEM图像三维可视化与孔隙度计算[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王春雷;原东霞;张岳文;;邯郸击实膨胀土变形规律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3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杨冬林;;皖南红粘土的成因和对工程的影响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4期

5 樊庭瑞;崔可锐;周帆;;淮南刘庄煤矿地基人工冻融土工程性质与中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08年03期

6 胡清华;崔可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石灰改良研究[J];安徽地质;2009年04期

7 叶昆荣;崔可锐;;安徽膨胀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工程性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8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9 张培森;施建勇;;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7 胡瑞林;李向全;官国琳;叶浩;;粘性土微结构的定量化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汪益敏;张丽娟;苏卫国;;ISS加固土的微观结构及其强度特征[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孙强;秦四清;杨继红;李曼;;应变软化介质本构方程的参数求解[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年学;李晓;;极限平衡平顶垂直坡的新公式[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9 杨迎晓;钱塘江冲海积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友深;膨胀岩膨胀特性及抗剪强度参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倪啸;广西、北京膨胀(岩)土特性及堑坡处治技术对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俊鹏;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晓磊;邯郸粉质粘土Duncan-Chang模型及应力—应变归一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滕珂;膨胀土固结与蠕变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郑志平;纳米SiO_2及石灰改性南昌地区高液限粘土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荣;黄宏伟;张冬梅;P.-Y.Hicher;;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牛岑岑;王清;苑晓青;杨静;宋晶;王吉亮;;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强,鲍苏苏;基于灰度计算饱和粘土的孔隙率[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义祥;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年02期

5 李晓;梁收运;郑国东;;滑带土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6 刘耀涛,,邓荣贵,刘汉超;某滑坡区滑带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7 肖纪美;材料的环境·结构和性能[J];大自然探索;1987年02期

8 艾南山,甘润今;经济发展战略的耗散结构模式[J];大自然探索;1987年02期

9 林琛;福州市区软土基本性质的研究[J];福建地质;2000年03期

10 刘松玉;方磊;;试论粘性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J];工程勘察;199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瑞娥;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冼贤均;;软黏土地基堤防处理方案的选择[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年07期

2 杨超;杨林德;季倩倩;;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3 陈云敏;陈颖平;黄博;;应力水平对结构性软黏土静力和动力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熊玉春;房营光;徐国辉;;软黏土的动力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蔡袁强;陈静;王军;;循环荷载下各向异性软黏土应变-软化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6期

6 陈盼;李永和;王吉利;韦昌富;吴二林;颜荣涛;;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压缩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S1期

7 柳艳华;;上海软黏土结构屈服特性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6期

8 李兴照;黄茂松;;循环荷载作用下流变性软黏土的边界面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9 王军;蔡袁强;徐长节;;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刚度软化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10期

10 李建红;吴澎;;软黏土固结状态的判别新方法及应用[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亦显;曹平;赵延林;邓志斌;;软黏土流变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汤斌;俞晓;雷学文;;软黏土单向压缩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邵光辉;赵志峰;;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忠苗;杨忠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工作性状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正义;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王学超;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龚艳霞;不同排水条件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丽阳;杭州软黏土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张馨竹;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软基弱化效应时防波堤的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肖;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7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37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