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非均匀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细观数值研究
本文选题:混凝土保护层 切入点:细观 出处:《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混凝土保护层锈裂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为了研究混凝土保护层的锈裂行为,考虑到混凝土细观结构的非均质性以及钢筋锈蚀的非均匀性,将完好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了细观随机骨料模型。在模型中,钢筋的非均匀锈蚀行为以施加非均匀径向位移的方式模拟,骨料的力学行为假定为弹性,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的力学特性采用塑性损伤模型来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部钢筋非均匀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行为的细观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对比了均质模型和非均质模型中钢筋均匀锈蚀和非均匀锈蚀导致的保护层开裂模式;并探讨分析了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对保护层开裂模式、钢筋锈胀压力及保护层开裂时钢筋锈蚀率的影响。
[Abstract]:The corrosion cracking of concrete cover seriously affects the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ust cracking behavior of concrete cover,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concrete mesoscopic structure and the non-uniformity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Considering the intact concrete as a three-phase composite composed of aggregate, mortar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a mesoscopic random aggregate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l, the non-uniform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bar is simulated by applying non-uniform radial displacemen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ggregate is assumed to be elastic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rtar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are described by plastic damage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previous literatures. In addition, the cracking modes of uniform corrosion and non-uniform corrosion of steel bars in homogeneous model and heterogeneous model are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and diameter of steel bar on the cracking mode, the corrosion pressure of steel bar and the corrosion rate of steel bar we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21005)~~
【分类号】:TU3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杜修力;金浏;;考虑孔隙及微裂纹影响的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2 徐港;卫军;刘红庆;;钢筋非均匀锈蚀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黄景琦;金浏;杜修力;;界面特性及骨料分布对混凝土破坏模式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S2期
4 马怀发,陈厚群,黎保琨;混凝土试件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4年10期
5 王海龙;金伟良;孙晓燕;;基于断裂力学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模型[J];水利学报;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修力;田瑞俊;彭一江;田予东;;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细观力学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陆春华;金伟良;刘荣桂;;Probabilistic Lifetime Assessment of Marine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Steel Corrosion and Cover Cracking[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1年02期
3 杜修力;田瑞俊;彭一江;;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4 王怀亮;宋玉普;王宝庭;;用刚体弹簧元法研究全级配混凝土力学性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5 李建波;林皋;陈健云;;随机凹凸型骨料在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中配置算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钟红;林皋;李红军;;拱坝-无限地基系统非线性地震超载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庆勇;远方;童中明;;混凝土剪切破坏数值模拟[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5期
8 龚正炉;杨俊涛;;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建模及尺寸效应[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6期
9 田瑞俊;杜修力;彭一江;;基于细观力学全级配混凝土梁弯拉试验的数值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肖辉;刘忠;李春月;王翠翠;张孝芳;;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试验的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修力;金浏;;基于随机多尺度力学模型的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付鹏;于国友;尹光荣;;球形骨料混凝土宏观弹性模量影响因素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钟红;林皋;李红军;;单向恒定侧压下混凝土抗压特性数值模拟[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钟红;林皋;李红军;;单向恒定侧压下混凝土抗压特性数值模拟[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远方;童中明;;多重随机等效平面桁架模型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厚群;马怀发;吴胜兴;丁卫华;;高拱坝混凝土地震抗力机理探索[A];2005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杨勇良;王大军;;氯离子单向侵蚀下钢筋锈胀力的分布规律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春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曙光;数字混凝土CT建立方法及其在干缩微裂纹模拟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潘坚文;高混凝土坝静动力非线性断裂与地基辐射阻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蒋建华;气候环境作用定量模式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寿命预计中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杨再富;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5年
6 周尚志;混凝土动静力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细观力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夏晓舟;混凝土细观数值仿真及宏细观力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王怀亮;复杂应力状态下大骨料混凝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和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徐港;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钟红;高拱坝地震损伤开裂的大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嘉文;荷载和氯离子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海英;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朱亚超;混凝土中砂浆—骨料界面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余江;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郝志超;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监测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韩海玲;新浇受震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与抗压强度评估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邢国;路面铣刨机铣削过程的离散元仿真[D];湘潭大学;2011年
8 王林富;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苑坤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常彦铮;再生混凝土抗压试验的数值模拟与等效抗压强度折减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瑞俊;杜修力;彭一江;;基于细观力学全级配混凝土梁弯拉试验的数值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郑建军;吕建平;吴智敏;;考虑不均匀界面时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5期
3 杨强,程勇刚,张浩;基于格构模型的岩石类材料开裂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3年01期
4 杜成斌;尚岩;;三级配混凝土静、动载下力学细观破坏机制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5 王海龙;李庆斌;;孔隙水对湿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6 杜修力;金浏;;基于随机多尺度力学模型的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S1期
7 杜修力;金浏;;含孔隙混凝土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8 陈留国,方从启,寇新建,陈兵;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J];工业建筑;2004年05期
9 潘振华,牛荻涛,王庆霖;钢筋锈蚀开裂条件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05期
10 黎保琨,彭一江;碾压混凝土试件细观损伤断裂的强度与尺寸效应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芳;混凝土保护层在设计施工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2 孔繁华;李敏峰;;浅谈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及其厚度的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2006年09期
3 冯东利;李慧;;混凝土保护层设定及实施[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4 赵乾;;浅谈混凝土保护层[J];建筑工人;2009年08期
5 程远河;;论混凝土保护层对结构的影响[J];新疆有色金属;2009年05期
6 湛亚芳;;混凝土保护层浅析[J];山西建筑;2010年08期
7 陈耀明;周凯雯;;混凝土保护层重要性浅析[J];广东建材;2010年02期
8 赵文莉;;浅议混凝土保护层[J];山西建筑;2010年29期
9 袁用道;曹青山;向晖;;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董世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建中;赵志忠;陈广德;;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2 张建波;;现浇梁板负弯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3 陈小静;陈新华;;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杨进波;阎培渝;吴志刚;;混凝土保护层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现场测试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跃东;;某浴室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喷射混凝土加固[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宏彬;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N];伊犁日报(汉);2009年
2 司文萃;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正确理解[N];伊犁日报(汉);2007年
3 州住建局;文山州加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监督[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4 曾凡奎;浅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与控制[N];中华建筑报;2013年
5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胡春雷;试论建筑福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西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进波;混凝土保护层结构与渗透性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王巧平;钢筋混凝土锈裂损伤规律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河海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施志业;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华;基于锈胀力的混凝土保护层破裂过程模拟和补强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3 林向武;标准化钢筋间隔件在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范兴朗;基于微平面理论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张海龙;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及裂缝扩展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同立向;箍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损伤及对纵筋锈蚀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竞;提高海洋构筑物混凝土保护层抗渗抗裂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8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3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