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7:04

  本文选题:钢管混凝土 切入点:黏结应力-滑移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1期


【摘要】: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以钢管的直径、厚度和长度为变化参数,设计了4个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得到荷载-滑移、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分析变化参数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得到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加载端和自由端具有相似的荷载-滑移曲线,加载端和自由端的相对滑移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极限荷载的25%、50%、75%和100%作用下,钢管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应力沿黏结长度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黏结应力随距加载端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钢管径厚比的增加,加载端黏结强度逐渐减小;根据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bonding interface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bond stress slip constitutive relation, the pipe diameter, thickness and length parameters, designed 4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pecimens were introduce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specimen of the whole force process, get the load slip curves of stress - bond. Slip, change analysis parameters influence on bond strength, get the bond stress slip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rete loading end and free end is similar to the load slip curve, the loading end and free end slip amount showe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ultimate load of 25%. 50%, 75% and 100% under the effect of interfacial bonding of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stress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bond length is basically the same, bond str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loading end; the steel pipe diameter to thickness ratio increases, the loading end viscosity The bond strength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bond stress slip constitutiv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8017,51378206)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乔文;薛伟辰;;粘砂变形GFRP筋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J];工程力学;2008年09期

2 刘永健;刘君平;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滑移力学性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许开成;黄财林;陈梦成;;钢管内壁粗糙程度对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4 张卫东;王振波;孙文彬;何卫忠;顾文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5年08期

5 许开成;陈梦成;顾章川;;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力的组成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11期

6 黄一杰;薛建阳;赵鸿铁;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海亮;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宇平,王清湘;高层建筑下部重载柱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2 林拥军,程文p<,李洁;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3 柳会红,何益斌,沈蒲生;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中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4 黄翔宇,石少卿,尹平,刘颖芳;高强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5 李成玉,郭耀杰;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加强环式空间节点环板受力性能理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6 王庆利;赵春雷;王金鱼;于淑芹;;CFRP与钢板的粘结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7 杨勇;聂建国;郭子雄;;核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应用前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8 石启印;马亚楠;李爱群;;新型完全剪切连接钢筋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力性能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9 何明胜;刘新义;;方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姚民乐;高金良;;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查晓雄;宫永丽;;不锈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卜小兵;张绍武;吴建伟;;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承载力设计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何松林;徐亚丰;;T形钢骨混凝土柱单向偏心荷载作用的有限元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4 顾士坦;赵同彬;;SMW工法型钢-水泥土组合梁抗弯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顾威;赵颖华;倪庆清;;CFRP钢管混凝土轴压柱承载力研究[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本亮;刘建新;;钢管混凝土核心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张飞;陈世民;;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动态刚度计算方法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丁庆军;彭艳周;王发洲;胡曙光;;利用硫铝酸盐水泥制备C50泵送钢管混凝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9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的部分新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辉;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病害机理与影响分析及吊杆更换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昌宏;带约束拉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与延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潮;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与桁拱轴力弯矩相关曲线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5 刘士润;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穿透式钢管混凝土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四巍;单轴和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谢建雄;大尺寸双肢圆端型钢管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何文辉;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波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永梅;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红英;新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力;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模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佘俊;预压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敏海;钢管混凝土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芳芳;钢骨-FRP管混凝土结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范雪;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半刚性节点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芷生;朱万福;庞同和;;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2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3 谢肖礼,陆燕青,梁汉吉;哑铃形截面钢管砼短柱紧箍力有限元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谢开仲;韦立林;李海;;钢管混凝土拱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永健;刘君平;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滑移力学性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方元,赵人达;不同混凝土基体与变形钢筋的粘结滑移特性[J];工业建筑;2002年10期

7 高丹盈,朱海堂,谢晶晶;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J];工业建筑;2003年07期

8 刘永健;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的推出试验[J];工业建筑;2006年04期

9 杨有福;韩林海;;矩形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11期

10 姜绍飞,韩林海,乔景川;钢管混凝土中钢与混凝土粘结问题初探[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玉茜;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理论分析及ANSYS程序验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郑乔文;FRP筋混凝土梁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滑程耀;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任少华;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及临界粘结长度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查支祥;许波;王霞;;平面应变条件下锚固类结构第二交结面黏结应力分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对混凝土中的FRP钢筋黏结应力-滑移模型的评估[J];钢结构;2014年01期

3 蒋德稳;邱洪兴;;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锚固端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1664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64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