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荷载作用下饱和水泥浆体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8:19

  本文选题:水泥浆体 切入点:荷载作用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6期


【摘要】:混凝土类水泥浆复合材料中各种尺度的孔隙,如凝胶孔、毛细孔、掺入的气体气泡以及微裂纹等影响着氯离子的扩散性能。孔隙结构参数(如孔隙率)在外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水泥浆体中氯离子扩散性能。外荷载作用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可以等效为外荷载所引起的孔隙率的改变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出发,将饱和水泥浆体看作由水泥浆体基质(其孔隙率为零)和孔隙水夹杂相所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介质。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并获得了饱和水泥浆体达到其强度前(即未产生新裂纹前)当前孔隙率与材料初始孔隙率及体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水泥浆体中氯离子扩散系数与这些参数的定量关系。基于Fick第二定律分析了外荷载(体应变)和孔隙率变化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氯离子在饱和砂浆中的扩散系数随孔隙率增大而显著增大;氯离子在砂浆中的扩散系数随压缩体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拉应变增大而增大。
[Abstract]:Pores of various sizes in concrete-like cement-like composites, such as gel pores, capillary pores, The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chloride ions are affected by gas bubbles and microcracks, and th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such as porosity) will change under external loading. The effect of external load on chloride diffusion behavior can be equivalent to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porosity caused by external load on chloride diffusion performance. The saturated cement paste is regarded as a two-phase composite material medium composed of the matrix of the cement paste with zero porosity and the pore water inclusion phase. Based on the elastic mechanics theory, the saturated cement paste is deduced and obtained before its strength.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porosity and the initial porosity and bulk strain of the material (i.e.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a new crack),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hese parameters in cement paste is obtained. Based on Fick's second law,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load (volume strain) and porosity on chloride ion diffusion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saturated mortar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hloride ion in morta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ressive body strain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nsile strain.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0) 北京市基金重大项目(8100001) 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421005)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杜修力;金浏;;含孔隙混凝土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2 张武满;巴恒静;高小建;孙伟;;粉煤灰与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何世钦,贡金鑫;弯曲荷载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4 万小梅;苏卿;赵铁军;任心波;;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微裂缝和氯离子侵入性[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1期

5 洪雷;危行财;汪明刚;;单轴压荷载下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悦;张丽慧;;低水胶比混合水泥的水化硬化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2 张登祥;杨伟军;;自干燥混凝土相对湿度变化理论及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9期

3 黄弘;唐明亮;沈晓冬;钟白茜;;工业废渣资源化及其可持续发展(Ⅱ)——与水泥混凝土工业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4 白卫峰;陈健云;孙胜男;;孔隙湿度对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左晓宝;孙伟;李华;周文键;;基于Debye-Hückel-Onsager理论的混凝土中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4期

6 王立成;李淑红;;基于混凝土细观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滕海文;黄颖;黄峰洲;霍达;;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1期

8 王海龙;李庆斌;;孔隙水对湿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9 黄晓峰;郑建军;周欣竹;;水泥石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简单解析解[J];建材世界;2010年02期

10 金伟良;延永东;王海龙;;氯离子在受荷混凝土内的传输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伟文;冷发光;张根亮;;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鲁列;周建民;王建东;张俊芝;;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中氯离子扩散的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3 周胜兵;鲁列;周建民;张俊芝;;弯曲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4 邓春林;熊建波;王明军;范志宏;王胜年;;考虑荷载作用的桥梁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设计初探[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余韬;郑春扬;王子明;王毅;;持续压应力作用下基于电通量法的混凝土渗透性研究[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下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文新;广州地铁混凝土结构在环境多因素作用下抗侵蚀耐久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艳;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洪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热变形损伤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管学茂;超细高性能灌浆水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何世钦;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董敬勋;持续荷载对粉煤灰混凝土冻融性能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二猛;弯曲荷载及杂散电流与腐蚀介质复合作用下地铁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鲁列;荷载与氯盐环境下混凝土构件的腐蚀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晓峰;粗骨料形状对混凝土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磊;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检测与评估[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旭东;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聚脲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庄其昌;裂缝对海工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晓南;服役荷载对滨海混凝土桥梁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影响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凯;废弃和再生骨料建材开发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寒冰;用微分法及Mori-Tanaka法求解复合泡沫塑料的有效模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卢子兴,高镇同;应用微分方法确定复合泡沫塑料的杨氏模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3 卢子兴,高镇同;含空心球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确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陈志龙;王扬;徐海锋;谢秋明;;粉煤灰掺量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6期

5 郑建军,周欣竹,姜璐;混凝土杨氏模量预测的三相复合球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6 卢子兴,黄筑平,,王仁;基于三相球模型确定泡沫塑料有效模量[J];固体力学学报;1996年02期

7 方永浩,李志清,张亦涛;持续压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渗透性[J];硅酸盐学报;2005年10期

8 张君;居贤春;公成旭;;混凝土中的裂缝对氯盐侵蚀作用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林毓梅,吴相豪;在盐酸溶液(pH=2)中混凝土应力腐蚀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10 袁义云;宋迎东;孙志刚;;孔隙率对多孔陶瓷材料失效强度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元霞;甲基纤维素对新拌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2 马保国;赵子强;谭洪波;殷海波;;功能调整材料对水泥浆体流动性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贺素仁;詹炳根;周安;周万良;;粉煤灰对硬化水泥浆泛霜的抑制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志成;严亮;杨久俊;;高吸水保水材料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年10期

5 杨正宏,史美伦;水泥浆体/碎石界面性能的交流阻抗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钟世云,谈慕华,迟克剑,许实;氯偏共聚物在水泥浆中的降解与稳定[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4期

7 黄政宇,刘娟,田甜,岑小艳;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影响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8 张凯;王从英;贾晓坤;;C40预应力灌孔水泥浆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9 冯竟竟;王强;韩松;阎培渝;;高温诱致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现象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0年06期

10 刘琳;孙伟;陈惠苏;叶光;钱智炜;;饱和状态下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冰冻损伤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保国;王迎飞;董荣珍;张莉;张文芹;;亚钠型防冻剂中常见组分对新拌水泥浆体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马保国;王迎飞;董荣珍;张莉;张文芹;;亚钠型防冻剂中常见组分对新拌水泥浆体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张国防;王培铭;;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培铭;丰曙霞;刘贤萍;;用于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的水泥浆体抛光样品制备[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水泥浆体中早期内部相对湿度分布的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6 杨全兵;张树青;;高钙灰对水泥浆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侯贵华;朱祥;史世英;;掺农作物秸秆水泥浆体水化与硬化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韩冬冬;李晋梅;钟世云;;VMA对乳液改性水泥浆zeta电位和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A];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C];2011年

9 张国防;王兆国;宿军勇;王培铭;张永明;;可再分散聚合物水泥浆体物理性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董刚;张文生;张洪滔;;粉煤灰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与其粒径体积分布的关系[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玄东兴;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相互作用与热再生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雷;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历程和微观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廖宜顺;基于电阻率法的水泥水化与收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韩松;石膏与碱金属硫酸盐对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机理[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屹立;花岗岩/硅烷偶联剂/水泥浆界面层形成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2 黎家英;固井水泥浆凝结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测定装置研制及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苏雷;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志宇;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田明武;带裂缝水泥浆体阻抗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冯玉龙;硅烷偶联剂改性花岗岩骨料与水泥浆作用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付怀刚;油溶性水泥浆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李高明;调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栋良;高寒地区后张梁混凝土沿波纹管裂缝形成的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易亚军;常用钻井液处理剂对固井水泥浆的污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4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64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