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强化有限元的考虑界面滑移的组合梁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3-27 21:39

  本文选题:组合梁 切入点:部分抗剪连接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8期


【摘要】:该文针对组合梁结构连接界面的非线性效应,采用物理区域与单元网格相独立的策略,并引入无厚度界面单元模拟界面的非连续变形,建立了基于强化有限元的考虑界面滑移的组合梁分析模型。该文所采用的物理区域与单元网格相独立的强化有限元,数学单元和物理单元在空间上重合不再是必要条件,可以根据物理单元力学描述的需要选择数学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同时一个单元内可以分成多个区域,各分区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可以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可以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如板、梁等,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复杂结构的网格数量。该文方法可以快速便捷得到剪切连接件抗剪刚度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所对应的挠度、界面滑移以及截面应力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确定出抗剪刚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区间,为实际工程设计中确定经济合理的抗剪刚度提供依据。该文方法计算效率高,可以适用于实际工程复杂变截面及空间结构的计算分析,尤其是规模庞大、受力分析繁琐的桥梁结构。
[Abstract]:Aiming at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the interface of composite beam structure, the physical reg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element mesh, and the non-thickness interface element is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e. An analytical model of composite beam with interface slip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rengthen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physical reg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element mesh in this paper. The coincidence of the mathematical element and the physical element is no longer a necessary condition in space.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mathematical unit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al e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t can be divided into regions, each partition may b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may have different geometric shapes. It can have different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lates and beams,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meshes of complex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deflection of shear stiffness of shear joints from zero to infinity can be obtained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The variation of interfacial slip and cross-section stress ca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interval where shear stiffness can play a full rol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shear stiffnes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is method is high.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mplex variable cross-sec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especially for bridge structures with large scale and complicated stress analysi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411,1117226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110181)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4)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丽忠,余志武,李佳;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变形的理论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2 欧阳煜;刘慧;杨骁;;考虑粘结层滑移效应的组合梁弯曲[J];工程力学;2012年09期

3 徐荣桥;陈德权;;组合梁挠度计算的改进折减刚度法[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4 申志强;钟宏志;;界面滑移组合梁的几何非线性求积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5 曾兴贵;周东华;李龙起;郑文莉;曾德光;;组合梁界面滑移的计算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6 付果;薛建阳;葛鸿鹏;赵鸿铁;王臻;;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7年10期

7 凌道盛;徐小敏;陈云敏;;数学网格和物理网格分离的有限单元法(Ⅰ):基本理论[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凌道盛;韩超;陈云敏;;数学网格和物理网格分离的有限单元法(Ⅱ):粘聚裂纹扩展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9 邵永健;朱聘儒;陈忠汉;毛小勇;徐元;宋炜;;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的修正换算截面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2期

10 胡夏闽;薛伟;曹雪娇;;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的附加曲率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许燕;王仪;刘平;;开孔钢板连接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 李鹏飞;刘保东;肖英楠;;截面形式对波纹钢腹板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杨国涛;吴冲;苏庆田;;多跨系杆拱桥组合梁剪力钉受力性能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5 李达;邓新穗;谭文辉;牟在根;隋军;;考虑荷载长期作用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刘玉擎;范海丰;代亮;;GFRP加肋折形模板施工过程模拟试验[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6期

7 牛黎明;杨霞林;;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腹板平板长度的参数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姚国文;周端明;周志祥;;钢-混凝土混合拱桥接头应力传递规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吴万忠;周云岗;张杨永;;大跨连续组合箱梁桥面板轮载作用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巍峰;;考虑剪切滑移效应的组合梁等效刚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聂建国;樊健生;;国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3 梅振华;胡少伟;;滑移效应对组合梁抗弯强度影响的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范海丰;刘玉擎;;FRP材料应用于桥面板的新技术[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小菲;吴春生;;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挠度计算[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山梅;;贵州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探讨[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8 薛伟辰;汪基伟;周氐;;现代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9 方立新;宋启根;孙逊;;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时的挠度实用算法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10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华;Arlequin构架下结构多尺度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2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勇;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空间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彩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王彦宏;型钢混凝土偏压柱粘结滑移性能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大博;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桥屈曲分析及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强;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和梁裂缝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昆;某跨郑石高速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鹏;弹性剪切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宾恩富;新型剪切连接件的受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秋华;新型抗剪连接件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文浩;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郑丽娜;CFRP片材加固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长江;滑移对组合梁的影响[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连广,李立新,刘之洋,许伟;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蒋丽忠,余志武,李佳;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变形的理论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5 周凌宇,余志武,蒋丽忠;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剪切变形的双重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6 蒋秀根;剧锦三;傅向荣;;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应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7 蒋秀根;孟石平;剧锦三;;基于整体-局部弯曲模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其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5期

8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9 王聚厚,聂建国,卫军,闰善章,牛西云,袁彦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作受压翼的钢-混凝土组合梁[J];工业建筑;1992年02期

10 方立新,宋启根;部分剪切连接组合梁弹性刚度和极限强度的计算[J];工业建筑;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琪;钢—混凝土组合梁纵向抗剪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夏骏;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简化方法和负弯矩区的畸变屈曲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2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3 李国强;赵欣;;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J];力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刘虎祥;;浅谈预弯组合梁[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5 孙宾;赵红晓;;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6 高金良;吴筱峰;;双层组合梁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朝泽刚;徐华;闻德华;;考虑刚度方法的组合梁动力特性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影响下的内力计算的组合梁单元法[J];结构工程师;2009年06期

9 周东华;孙丽莉;樊江;王俊平;高琼仙;;弹性剪切连接组合梁的应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10 王婷婷;祁伟;;钢-混组合梁水中临时支架施工措施研究[J];市政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霍君华;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2011年

4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珂;圆孔蜂窝组合梁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洪志;带腹板开洞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超;钢—混凝土组合梁应力分析及截面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永方;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郭芹;考虑截面刚度的组合梁简化模型及其三维框架受力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婷;框架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佳彪;基于变截面组合梁的分离式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林阳;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弯剪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飞跃;铝合金—碳纤维组合梁受弯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吴礼华;高性能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3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73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