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岩石裂隙组构的定量测定

发布时间:2018-03-28 07:39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切入点:裂隙组构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摘要】:裂隙组构是用张量确定岩石内部裂隙几何分布的常用方法。基于体视学原理描述组构的理论框架,提出定量测定岩石裂隙组构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归一化思想定义裂隙张量,张量的迹恒等于1极大方便了裂隙组构的测定。用测试线测定岩石的平面裂隙张量,用该张量偏张量的第二、第三不变量定义幅值参量和分量角度,定义的2个标量分别确定裂隙各向异性的大小和方向,用这2个量就可以描述平面裂隙的分布规律。用正交面中任意2个幅值参量即可唯一确定三维正交各向异性裂隙张量。随裂隙分布几何关系变化,正交各向异性自然退化为横观各向同性和各向同性的形式。煤岩CT试验结果的验证表明,该张量能够较好描述裂隙的平面分布特点。
[Abstract]:Fracture fabric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geometric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in rock by Zhang Liang.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escribing fabric in stereology,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ock fracture fabric is put forward. Zhang Liang's trace constant equal to 1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determination of fracture fabric. Using the test line to determine the plane fissure Zhang Liang of the rock, the second and third invariant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amplitude parameters and component angles. Two scalars are defined to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fracture anisotropy.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e fractures can be described by using these two quantities. Zhang Liang, a three-dimensional orthotropic fissure, can be uniquely determined by any two amplitude parameters in the orthogonal plane. Orthogonal anisotropy naturally degenerates into transversely isotropic and isotropic forms. The results of CT test of coal and rock show that Zhang Liang can describe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well.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Z13001)
【分类号】:TU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云华;刘新荣;梁宁慧;刘占魁;;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2 杨会军;王梦恕;卓越;罗嵩;;海底隧道断层破碎带信息化施工[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0期

3 江宏;袁剑波;冯新军;;长大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2期

4 杨会军;;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地质因素分析[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5 罗周全;管佳林;冯富康;徐海;;盘区隔离矿柱采场结构参数数值优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6 管佳林;罗周全;冯富康;王雪艳;;盘区隔离矿柱回采顺序数值优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7 孙华飞;杨永明;鞠杨;张钦刚;彭瑞东;;开挖卸荷条件下煤岩变形破坏与能量释放的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02期

8 孙学阳;夏玉成;;节理化覆岩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对采煤沉陷的影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年03期

9 郭佳奇;徐子龙;李宏飞;;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与纵波波速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02期

10 曾壮丽;江学良;刘自由;;地下洞室顶板安全厚度的Flac~(3D)分析[J];四川建材;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会军;;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地质因素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柴军瑞;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与应力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王环玲;高坝泄洪雾雨作用下饱和非饱和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潘鹏志;岩石破裂过程及其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赖金星;高海拔复杂围岩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与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漆祖芳;节理岩质边坡位移反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曹洋兵;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陈仕阔;裂隙煤岩气水两相渗流与固体变形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伟伟;湘福石膏矿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苏兴;浅埋大跨度双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何涛;坚硬顶煤注水软化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曹茜;岩溶隧道与溶洞的安全距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牛新团;非饱和煤样浸水软化性的超声波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寿堂;水岩耦合作用对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及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聂荣山;不同应力对薄层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宋建禹;隐伏溶洞与山岭隧道间安全厚度预测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王中秋;采空区矿柱—顶板体系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朱浩博;岩溶隧道底板安全厚度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军,柴贺军,张倬元;西南某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安全埋高解析解初步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2 赵明华,袁腾方,黎莉,蒋德松;岩溶区桩端持力岩层安全厚度计算研究[J];公路;2003年01期

3 邓建,李夕兵,彭怀生;确定稳定充填体临界高度的极限分析法[J];金属矿山;1999年07期

4 王臻;Jonny Rutqvist;戴瑛;;Oda裂隙张量的DC模型在裂隙岩体渗流模拟中的应用[J];力学季刊;2011年04期

5 周志芳;任意各向异性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半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江腾;硬岩矿柱失稳及时间相依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艳;于广明;宋传旺;;初始裂隙几何要素对岩石裂隙分维演化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孔园波,华安增;受压岩石裂隙相互作用导致破裂的机理[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6期

3 薛娈鸾;陈胜宏;;剪切过程中岩石裂隙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4 郭保华;田采霞;;岩石裂隙的法向蠕变及渗流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卫星,金文标,黄颖;基于图像处理方法的岩石裂纹跟踪算法(英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王国艳;于广明;宋传旺;;初始裂隙几何要素对岩石裂隙扩展演化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余拱信,漆新民,李禾,,李中林,刘冬梅;全息干涉法研究岩石裂隙破坏扩展规律[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8 郭保华;李小军;苏承东;;岩石裂隙法向循环加载本构关系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9 朱大岗;实验岩石裂隙微观形态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杨琦,谈彩萍,夏能新;下扬子中部地区岩石裂隙分布特征[J];安徽地质;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Edward D.Graf;郭玉花;;美国岩石裂隙灌浆40年的观察研究[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2 林睦曾;;岩石裂隙中的含水量对岩石声波速度的影响[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王晓;宋彦琦;沙宁;邱桂林;刘江;;基于ABAQUS扩展有限元的岩石裂隙扩展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何雪峰;宿州发现丰富优质地下水[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桂云;岩石裂隙电学谱纹特征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闫娜;降温对岩石裂隙扩展影响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5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75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