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的混凝土试样静动力单轴拉伸破坏裂纹分形特征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建筑材料 切入点:混凝土CT试验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摘要】:为了能定量地利用CT数资源研究混凝土静动力强度特性及裂纹演化规律,利用适合CT扫描仪的便携式动力加载设备,对圆柱体混凝土试样进行单轴静动力拉伸CT试验,并利用编制的差分盒维数计算程序计算CT扫描断面的分形维数,以此为基础从细观层面上比较分析混凝土静动单轴拉伸强度特性、受力破坏机制及裂纹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静力拉伸荷载条件下混凝土破坏时裂纹扩展速度慢,破裂面粗糙曲折,裂纹绕着骨料追随最薄弱界面发展;动力拉伸时裂纹扩展速度快,破裂面较平直,裂纹切割骨料追随能量释放最快路径发展;静动力拉伸CT扫描断面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随裂纹扩展成规律发展,能较好地反映出混凝土材料损伤裂纹的演化规律,可以定量表述试样的破损程度,可作为裂纹演化的定量参数。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and crack evolution of concrete by using CT digital resources, the uniaxial static and dynamic tensile CT test of cylindrical concrete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portable dynamic load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CT scann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CT scanning sect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ce box dimension calculation program, which i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uniaxial tensi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from meso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ack growth rate is slow, the crack surface is rough and tortuous, and the crack around aggregate follows the weakest interface under static tensile load. Under dynamic tension, the crack growth speed is fast, the fracture surface is straight, the crack cutting aggregate follows the fastest path of energy release,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CT scanning sec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tension is obviou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develops with the crack growth. It can reflect the law of damage and crack evolution of concrete materials, and can be used as a quantitative parameter of crack evolu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53 03)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09JS103)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董福安,伍友利;二维灰度图像的分形维数计算[J];计算机应用;2005年12期
2 杨更社;刘慧;;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05期
3 周尚志;党发宁;陈厚群;梁斌;;基于单轴压缩CT实验条件下混凝土破裂分形特性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5期
4 陈厚群;丁卫华;蒲毅彬;党发宁;;单轴压缩条件下混凝土细观破裂过程的X射线CT实时观测[J];水利学报;2006年09期
5 任建喜,葛修润,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卸荷损伤演化机理CT实时分析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6 丁卫华,仵彦卿,蒲毅彬,曹广祝,崔中兴;基于X射线CT的岩石内部裂纹宽度测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7 范留明,李宁,丁卫华;数字图像伪彩色增强方法在岩土CT图像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3期
8 党发宁;尹小涛;丁卫华;杨红喜;秦广平;;基于CT试验的岩体分区破损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9 范留明;毛黎明;张志禹;丁卫华;;岩土CT图像边界伪影的机制分析及试样尺度估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党发宁;岩土破损演化理论(I):破损空间[J];岩土力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庭金,朱合华,唐春安;围岩卸载损伤演化及应力场调整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2 刘慧;杨更社;田俊锋;徐江;;冻结岩石细观结构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4 李桂芝;贾峰;闫海鲲;;红外测量图像自适应彩虹码伪彩色编码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丁卫华;张建军;陈厚群;刘少聪;;X射线CT研究混凝土的试验设备问题[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2期
6 戴斌;张伟斌;田勇;唐兴;;含能材料损伤裂纹的工业CT图像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年04期
7 丁卫华;雷曼;郭锐;;混凝土CT图像的几何校正[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2期
8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吕玉凯;;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破损过程的CT试验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裂特征的CT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10 汪权方;王倩;张起鹏;梅新;;基于矢量数据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计算程序设计及其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桂荣;秦树伟;;基于多重分形特征的金属断口图像识别[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尹小涛;王水林;党发宁;丁卫华;陈厚群;;基于图像测量的岩土破损信息的判读[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基于细观损伤的混凝土破裂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与CT试验验证[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彭贞;汪时机;;岩土体CT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6 戴斌;张伟斌;田勇;唐兴;;含能材料损伤裂纹的工业CT图像分析[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范留明;毛黎明;丁卫华;;岩石CT密度损伤增量图像“阴阳环”现象的形成机理及图像配准[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田威;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细观动力破损过程CT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9 田威;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混凝土细观损伤特性的CT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10 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不同加载率对混凝土试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东阳;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程海潜;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耀飞;雅砻江筘蔷大型变形岩体变形破裂特征及趋稳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巨广宏;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李曙光;数字混凝土CT建立方法及其在干缩微裂纹模拟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飞;仓外探测小麦密度及数量的反演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鑫;基于分维数的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尹福勇;均质材料的红外断层成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新峰;基于概率统计的层状岩体裂隙特征分析及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6 黄正为;基于最小化局部泛化误差模型的RBFNN的图像目标分割算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倩;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损伤破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雷;剪切荷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丽丽;基于VTK的混凝土CT图像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绪祥;基于能量释放率的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紫汪,马巍,蒲毅彬,常小晓;冻土单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1996年04期
2 马巍,吴紫汪,蒲毅彬,常小晓;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3 回丽,曹志韬,谢里阳,何雪md;钛合金焊缝金属表面疲劳短裂纹的分形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4 孙博玲;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及其测量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丁卫华,仵彦卿,蒲毅彬,崔中兴,曹广祝;X射线岩石CT的历史与现状[J];地震地质;2003年03期
6 徐志斌,谢和平;断裂尺度的分形分布与其损伤演化的关系[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尚岩,杜成斌;基于细观损伤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郭隽,郭成璧;高温疲劳表面短裂纹的分形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9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10 温世游,胡柳青,李夕兵;节理岩体损伤的分形研究[J];江西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健云;刘智光;;混凝土试样单轴压缩端面效应及破坏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石正国;郭辉;彭鹏飞;;渗透结晶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03期
3 刘海军;方杨;彭鹏飞;;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建材世界;2012年02期
4 元成方;高丹盈;;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苑红莲;大尺寸混凝土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张保举;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破坏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0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8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