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剪强度计算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 切入点:中节点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3期
【摘要】:我国现行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剪强度计算为半经验半理论计算公式,由于试验数据的有限性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离散性,规范建议公式缺乏明确的理论模型。该文以贝叶斯动态信息更新思路,根据主观经验信息选定先验模型,将国内外已完成101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的试验结果作为数据库,应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综合两类信息进行推断,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元线性钢筋混凝土中节点抗剪强度概率模型,进而采用贝叶斯后验模型参数剔除理论,剔除影响节点抗剪强度的次要因素,对概率模型进行动态更新,得到中节点抗剪强度简化模型,并将抗剪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和美国ACI 352R-02中钢筋混凝土节点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贝叶斯方法继承了先验信息的完备性和大量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建议的中节点贝叶斯概率抗剪模型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且较规范值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钢筋混凝土中节点抗剪强度,可用于该类节点的抗剪强度计算。
[Abstract]:In the present design code of our country, the calculation of shear strength of joint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s a semi-empirical and semi-theoretical formula.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est data and the discretenes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aterials, There is no clear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normative formula. In this paper, a priori model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subjective empirical information by updating Bayesian dynamic information. Taking the test results of 101 groups of joint specimen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at home and abroad as a database, the Bayesian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ynthesize the two kinds of information to infer. The probability model of joint shear strength in multivariate linear reinforced concrete based on Bayesian theory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Bayesian posteriori model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secondar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joint shear strength. The probability model is updated dynamically, and the simplified shear strength model of the middle joint is obtained. The calculation value of shear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formula of shear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joints in ACI 352R-0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yesian method inherits the completeness of prior information and the accuracy of a large number of test data. The proposed Bayesian probabilistic shear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joint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can be predicted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standard values,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is kind of joint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03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M7011) 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KL-SEER-ME-201001)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2013G3282015)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助研项目(2013G5280005)
【分类号】:TU37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易伟建;周云;李浩;;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5期
2 吴涛;刘喜;邢国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3 傅剑平,陈小英,陈滔,白绍良;中低剪压比框架节点抗震机理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框架节点专题研究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卫国;;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与FRP加固[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2 杨建江,余建星,王磊,李焱;钢筋混凝土海洋平台结构受力分析[J];船舶力学;2004年01期
3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李红;;不同配筋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3期
4 唐九如;冯纪寅;庞同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杨红,白绍良;抗震结构节点内梁纵筋粘结滑移的模型化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傅剑平,张笛川,陈滔,白绍良;中等偏高剪压比抗震节点传力机理及性能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李旭红;房贞政;;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角节点二维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黄华;;梁高不等的钢筋混凝土中节点抗剪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7期
9 刘书奎;吴子燕;韩晖;张玉兵;;基于物理参数贝叶斯更新的桥梁剩余强度估计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10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克俭;柳炳康;黄慎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2 朱春明;王溥;陈敬安;;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强度[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阎玉芹;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欧阳煜;玻璃纤维(G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闫长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治洪;RC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邢国华;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唐光暹;桁架式SRC梁-RC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崇新;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和西良;考虑节点剪切变形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3 陈祥;RC框架偏心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华伟;带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砼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常涛;结构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捷;不同加腋宽度下钢筋混凝土偏心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7 朱维贤;钢筋混凝土偏心节点扭转效应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刘艳;钢筋混凝土偏心节点梁端水平加腋与塑性铰关系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李红星;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10 白建方;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邹昀,白绍良;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判断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斜压破坏条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傅剑平,游渊,白绍良;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传力机构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游渊,傅剑平,白绍良,汤华;对抗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重新识别[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易伟建;吴高烈;徐丽;;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贝叶斯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周云;易伟建;;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的参数识别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张先进,胡幸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剪强度分析[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李功标;瞿伟廉;;基于应变模态和贝叶斯方法的杆件损伤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路湛沁;陈家夔;崔锦;赵世春;;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弯强度及延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9 徐丽;易伟建;吴高烈;;结构局部损伤诊断的应变模态方法——分析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影平;;贝叶斯网络发展及其应用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2 胡国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J];电子世界;2013年14期
3 王华伟,周经伦,何祖玉,沙基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02期
4 金泰松;魏本杰;李翠华;刘明业;;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目标验证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徐赫;王宝龙;武建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测试性预计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4期
6 刘希亮;陈桂明;李方溪;张倩;;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1期
7 罗军;李颖;马宏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列车碰撞风险评价[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周本达;赵建中;;动态贝叶斯网精确推理中联合树算法的改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9 李伟波;齐玉东;彭军;张光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导弹仿真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年02期
10 任佳;杜文才;白勇;;基于贝叶斯网络自适应推理的无人机任务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岳昆;刘惟一;李维华;姚宇;;基于马尔可夫覆盖的Web服务发现[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旭;基于贝叶斯理论的EEG-fMRI融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卫华;基于桶消元的多连通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的改进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2 许英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模型研究及其在人力资源考核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云取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文多;基于贝叶斯网络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固胜;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战场信息预测与评估[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董飞飞;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安全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牛文娣;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果实成熟分布预测及采摘决策方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崔福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扩展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董海疆;基于贝叶斯网的IP网络故障定位算法的研究和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张伟;不确定性数据中图模型的构建[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2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8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