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装式弯曲元测量软黏土剪切波速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侧装式弯曲元 切入点:剪切波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摘要】:判断剪切波到达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剪切波速是弯曲元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受到试验仪器差异和研究者波速判断主观性的影响,很难客观地、准确地获得土体的剪切波速。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侧装式弯曲元测试系统测量剪切波传播时间和土体的剪切波速,利用上海典型的淤泥质黏土进行试验,分别采用初达波法、特征值法和互相关法计算土体的剪切波速。试验结果表明,(1)初达波法在信号判定过程主观性较大,土体剪切波速受发射信号频率的影响明显;(2)采用第二峰值点(特征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波动性较小;(3)在满足相似性的前提下,互相关法在一定频率范围内(20~30 k Hz)提高了确定剪切波速的客观性,降低了因试验者或激发频率的不同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性。
[Abstract]:Determining the arrival time of shear wave and calc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shear wave velocity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bending element test.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st instrument and the subjective judgment of the wave velocity of the researcher.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lateral bending element testing system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propagation time of shear wave and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and to use the typical silt clay in Shanghai to carry out the test, respectively, using the initial arrival wave method.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is calculated by eigenvalue method and cross correlation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arrival wave method is more subjective in the process of signal determination.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the soil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frequency of the emission signal. (2) the test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second peak point (characteristic point method) are less volatile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under the premise of satisfying the similarity,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the soil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frequency of the emission signal.The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improves the objectivity of determining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in a certain frequency range of 2030kHz, and reduc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test results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perimenter or the excitation frequency.
【作者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基坑工程环境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分类号】:TU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孔政;;基于虚拟仪器的压电弯曲元测试系统研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9期
2 胡高伟;业渝光;张剑;刁少波;刘昌岭;;基于弯曲元技术的含水合物松散沉积物声学特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3 许崧;阎长虹;许宝田;夏文俊;;滨海相软土中搅拌桩强度特征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1期
4 潘国富;叶银灿;来向华;陈锡土;吕小飞;;海底沉积物实验室剪切波速度及其与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5期
5 石江华;袁晓铭;曹振中;李兆焱;董林;;现有剪切波速判别方法对巴楚地震液化预测成功率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6 丁金伟;刘海笑;胡黎明;;土工试验中弯曲单元量测系统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02期
7 方跃龙;刘昌岭;赵仕俊;胡高伟;;天然气水合物声学测试技术[J];石油仪器;2014年06期
8 徐洁;周超;;干湿路径影响粉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石振明;马小龙;彭铭;朱艳;;不同影响因素和测试技术下的滑坡模型试验研究与展望[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姬美秀;压电陶瓷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及饱和海洋软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周燕国;土结构性的剪切波速表征及对动力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4 齐剑峰;饱和黏土循环剪切特性与软化变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冷艺;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与循环体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瑜;基于颗粒接触模型的砂土剪切波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高伟;南海沉积物的水合物声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汪云龙;先进土工实验技术研发与砾性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9 董全杨;饱和砂土小应变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钧;循环应力历史对粉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绍鹏;土体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模量关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袁泉;砂土小应变剪切模量各向异性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梁孟根;自由场地地震液化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及剪切波速液化判别[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玲;小应变剪切模量附加衰减对场地地震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闻韶;土工地震减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剪切波速[J];水利学报;1994年03期
2 刘小生,汪闻韶,常亚屏;饱和砂土的原位动强度确定方法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美秀,陈云敏,黄博;弯曲元试验高精度测试土样剪切波速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2 陆观宏,林汉伟,李双英;地层剪切波速的经验确定问题[J];广东水利水电;2005年03期
3 赵娜;王建华;;饱和松散粉土剪切波速对其抗液化强度影响的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4 尚银生;杨进堂;;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与平均剪切波速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5 李存志;李向新;姚明波;杨向东;;昆明盆地剪切波速与地基特性相关分析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张艺峰;姚道平;蔡宗文;叶友权;;灰关联分析在确定土层剪切波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7 贾婧;冯启民;高惠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空间模拟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1期
8 闫军;;关于剪切波速有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9 张宇辉;张献民;程国勇;;土石混合介质中石料间隙土压实度剪切波速评价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0 邱志刚;薄景山;罗奇峰;;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统计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宇辉;张献民;;含石量对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速的影响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汪闻韶;;土工地震减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剪切波速[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3 王建华;曲延大;周扬锐;程国勇;张立;;土层剪切波速的原位与室内对比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侯兴民;赵昌朋;曲淑英;刘文勇;;一种剪切波速测试数据处理软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侯兴民;赵昌朋;曲淑英;刘文勇;;一种剪切波速测试数据处理软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铮;王国祥;程兴;;南京河西地区浅层土剪切波速特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铮;王国祥;程兴;;南京河西地区浅层土剪切波速特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袁灿勤;;用剪切波速度V_s值判别饱和轻亚粘土的液化[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9 魏剑伟;李铁英;;释迦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瑜;基于颗粒接触模型的砂土剪切波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燕国;土结构性的剪切波速表征及对动力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程国勇;饱和砂土剪切波速与抗液化强度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张宇辉;机场高填方土石混填地基表征压实度剪切波分析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汪云龙;先进土工实验技术研发与砾性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6 姬美秀;压电陶瓷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及饱和海洋软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王兴陈;基于物理性质的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娜;剪切波速对饱和松散砂(粉)土结构性及抗液化强度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张立;剪切波速与振动三轴液化联合试验装置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宇;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4 孟玉双;基于剪切波速的邯郸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划与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黎小东;土体剪切波速在基桩缺陷量化分析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6 谢建文;黄土边坡对不同振动方向垂直入射剪切波的动力响应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梁孟根;自由场地地震液化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及剪切波速液化判别[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1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2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