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岩溶场地下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
本文选题:岩溶 + 地基处理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摘要】: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Abstract]:The foundatio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in karst area is a difficult point in foundation treatment.There are many karst caverns, large rock surface fluctuation and unpredictable groundwater in karst foundation, which mak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of karst foundation have great challenge.The foundation design of a pebble karst foundation high-rise building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field load plate test of soil, the load test of ramme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load test of punch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so on, abundant and reliable data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burden on the site, the karst development i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scientifically. Finally, the multi-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under the raft is adopted,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At the same time, the risk of cave collapse and uneven settlement is considered, and it is more economical.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settlement with the actual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is explained, which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omplex karst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作者单位】: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378131)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No.2009-25)
【分类号】:TU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鹏华;;采用割线模量法修正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5期
2 杨光华;王鹏华;乔有梁;;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郑刚;龚晓南;谢永利;李广信;;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杨光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长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乔有梁;杨光华;王俊辉;王鹏华;张玉成;;考虑地基压缩层深度的地基沉降简易计算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8期
3 刘琼;杨光华;李德吉;;用旁压试验结果推算载荷试验p-s曲线[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8期
4 官大庶;杨光华;沙祥林;;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切线模量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4期
5 乔有梁;杨光华;张玉成;曾进群;;单桩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6期
6 刘琼;杨光华;刘鹏;;基于原位旁压试验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10年07期
7 薛新华;魏永幸;;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在铁路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5期
8 王鹏华;;采用割线模量法修正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5期
9 张迎春;;长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2年03期
10 张志刚;付佰勇;姜岩;王勇;;复合地基在沉管隧道基础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光华;;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李仁平;陈福全;;对沉降计算中变形参数的几点思考[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官大庶;杨光华;汤佳茗;;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新方法——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刘松玉;陈国靖;章定文;;我国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浩;刘铁成;王峥嵘;;基于拟静力法的弹簧刚度计算方法讨论[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珍玉;武广客运专线红粘土地基沉降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骆以道;海积软土特性及地基沉降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邓岳保;竖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与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6 薛江炜;桩伴侣(变刚度桩)对直接基础与间接基础的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肖成安;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晶;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鹏;尺寸效应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黄俊杰;路堤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变形失稳机理与注浆加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茹;硬壳层作用下软土应力应变及沉降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马豪豪;公路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任佳丽;碎石桩处理昆明新机场红粘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5 周春梅;武广客运专线红粘土地基原位试验及地基沉降计算[D];中南大学;2008年
6 刘琼;基于原位试验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7 易勇;长株高速公路台背回填石灰土工程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邢富强;胶济客运专线深厚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冬;武广客运专线红粘土地基沉降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正泓;黄土地基变形的弦线模量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峰;李辉利;;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向玮;刘松玉;经绯;刘志彬;;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雪珠;陈国兴;;轨道交通荷载下路基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4 刘飞禹;余炜;蔡袁强;王军;;考虑软土软化特性的软基加筋道路动力响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严刚;;土工格栅在高速公路填挖过渡段的应用[J];地质学刊;2010年03期
6 王仕传;凌建明;黄琴龙;;交通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4期
7 张问清,赵锡宏,董建国;上海粉砂土地基(弹塑性模型)与高层建筑箱型基础的共同作用[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4期
8 秦立新;王钊;;某线铁路软土路堤失稳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2期
9 李广信;;土工合成材料构造物的抗震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4期
10 程万钊;乐茂华;王富永;赵维炳;唐彤芝;平克磊;;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堤防软基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力;刚性桩加固路堤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张川,李艳红;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新思想[J];岩土工程技术;2001年01期
2 饶为国,江辉煌,侯庆华;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薄板理论解[J];水利学报;2002年04期
3 梁发云,陈龙珠;关于“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4 刘奋勇,杨晓斌,刘学;对“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5 申金生,崔秀琴,邢上志,申建宇,李玉霞,李林涛;某工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分析[J];河南科学;2003年05期
6 孔永安;生石灰粉与水泥搅拌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年02期
7 林铁鹏,李明;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03年05期
8 杨建永,徐彪;复合地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南建材;2004年04期
9 刘庆玲;桩体复合地基形成的条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8期
10 韩煊,李宁;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及其基本设计思路[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玮;王庆春;;载体桩在北京宏福大厦工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信雅;;复合地基悖论——深搅桩桩体作用及实体深基础设计方法[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闫明礼;刘国安;;复合地基中桩型的合理选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姜忻良;郑刚;张新旺;;各向异性模拟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陈光阅;成显珠;安生理;;复合地基+桩基加固软土实践[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邵锦周;吴连祥;龚海斌;;漫谈复合地基补强[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龚晓南;;复合地基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樊君健;盛华;;武汉绿地新都会项目D地块别墅复合地基基础运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毛新虎;陈军武;赵队家;温金中;王青玉;;某高层建筑软基多重复合地基监测结果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洋;复合地基固结与变形的计算理论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邢皓枫;复合地基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莹;桩体复合地基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2 邢泰高;复合地基参变量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郑志超;复合地基在大连地铁岩溶地段地基加固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勇;可靠性设计在多桩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何兵;考虑桩土应力扩散的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邹坚;深搅桩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7 强小俊;桩—网复合地基的性状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吴继国;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吴晓荣;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兰立江;基于损伤理论的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7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3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