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间节点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再生混凝土 + 中间节点 ; 参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S2期
【摘要】:对6个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间节点足尺构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低轴压比条件下再生混凝土节点区的粘结锚固性能。通过改变穿越节点核心区的梁纵筋直径、强度来研究再生混凝土节点的最小相对锚固长度,同时研究新的构造措施对节点粘结锚固性能及核心区抗剪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轴压比条件下,按照普通混凝土规范设计的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间节点发生粘结滑移破坏,减小梁纵筋直径或在贯穿节点区的梁纵筋上焊接横向锚固钢筋均可以提高节点区的粘结锚固性能。再生混凝土节点抗剪承载力应在普通混凝土节点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折减。
[Abstract]:The low cycle repeated loa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six full scale members of Liang Zhu intermediate joints of recycled concrete frames, and the bond anchoring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joints under low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was studied.The minimum relative Anchorage length of regenerated concrete joints is studied by changing the diameter and strength of beam longitudinal tendons passing through the core area of the joi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new structural measures on the bond anchoring performance and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joints i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the intermediate joints of regenerated concrete frame Liang Zhu designed according to ordinary concrete codes have bond-slip failure.Reducing the diameter of bea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r welding transverse Anchorage steel bar on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can improve the bond anchoring performance of joint zone.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joints should be re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ordinary concrete joints.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0881913003)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项目
【分类号】:TU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2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3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5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6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10 苏发慧;袁旭梅;;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74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4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