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预制装配框架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抗震性能 + 预制混凝土 ; 参考:《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摘要】: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混凝土梁柱组合件、4个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新型预制装配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节点核心区设置附加钢筋,可以实现梁端塑性铰的外移.装配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丰满,在加载前期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较现浇节点小,但是在加载到极限荷载时,装配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现浇节点基本相当乃至超过现浇节点,说明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Abstract]:By means of full-scale model contrast test method, the low-cycle repeated loa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four new precast concrete assembly integral frame structures with four new precast concrete assemblies, and the failure patterns of the new precast assembly frame joints were studied.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skeleton curves,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seism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tic hinge of the beam can be moved out by setting additional reinforcement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joint.The hysteretic curve of assembly frame joints is fuller, and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cast-in-place joints before loading, but when loaded to ultimate load,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cast-in-place joints.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of assembly joints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or even more than that of cast-in-place join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ew joints have better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s, strong joints and weak members" required by seismic cod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J10B03)
【分类号】:TU375;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伟辰;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J];工业建筑;2002年11期
2 朱张峰;郭正兴;;装配式短肢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3 柳炳康,张瑜中,晋哲锋,施法科,昌献峰;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接合部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2期
4 黄远;许铭;张锐;;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界面软索连接拼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5 肖全东;郭正兴;;预制混凝土双板剪力墙的耗能能力[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姚谦峰;柳炳康;汪训流;;往复荷载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柱接合部受力性能数值模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董挺峰;李振宝;周锡元;冯立峰;;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李振宝;董挺峰;闫维明;周锡元;;混合连接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柳炳康;黄慎江;宋满荣;周安;蒋亚琼;;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5期
5 蔡建国;冯健;王蜂岚;黄利锋;;考虑节点刚度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季超;楚先锋;邱剑辉;李楠;刘波;曹军伟;李于辉;许勇;杨作用;;高效、节能、环保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其产业化[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7 陈适才;闫维明;李振宝;王文明;高杰;;大型预制混凝土梁柱叠合板中节点整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2期
8 余超;陈丽华;柳炳康;;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年03期
9 种迅;孟少平;潘其健;张林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5期
10 韩建强;李振宝;宋晓胜;;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新型连接形式——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蔡建国;冯健;;考虑节点刚度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俊;陈文秀;白义兵;任志彬;;绵阳科教创业园产业孵化中心结构分析与设计[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邹昀;林晖;马卫强;;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明进;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刘丰军;盾构法隧道预应力衬砌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范力;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王冬雁;无粘结预应力装配混凝土节点抗震及震损加固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猛;新型铅阻尼器与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敬书;预制带肋底板叠合板抗震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黄潇;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黄慎江;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黄潇;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郭娟利;严寒地区保障房建筑工业化围护部品集成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志宏;预制构件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及设计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媛媛;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张娅莎;制造绿色住宅[D];天津大学;2012年
4 徐远征;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陈国林;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连接区域受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黄祥海;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潘其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张林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有关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朱洪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节点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刘华;预制预应力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吕西林,刘丽珍;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2 薛伟辰,康清梁;纤维塑料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12期
3 薛伟辰,康清梁;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12期
4 薛伟辰;有粘结预应力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12期
5 薛伟辰;环氧涂层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12期
6 朱张峰;郭正兴;;装配式短肢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7 刘家彬;陈云钢;郭正兴;张建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拼缝U型闭合筋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姜洪斌;张海顺;刘文清;阎红缨;;预制混凝土结构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锚固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连星;叶献国;王德才;蒋庆;常磊;;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沈蒲生;我国高展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J];湖南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洪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节点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7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8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9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10 李斌;;福建省镇(乡)村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调查(Ⅰ)[J];建筑结构;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6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4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