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 + 轴心受拉 ; 参考:《武汉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纤维混凝土因其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己在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单一纤维混凝土一般只具有某些特定方面的优越性能,这导致其在推广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可因纤维的多重增强效果而同时具有优良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科研界和工程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单一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研究成果也臻于成熟,而关于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行规范中也缺乏相关的条文规定。关于混杂纤维混凝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尚有不少问题亟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078295),通过轴心受拉试验,系统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以下简称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和轴心受拉本构关系,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考虑纤维种类、长径比、体积掺量三个主要因素,设计制作35组105个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通过轴心受拉试验,分析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体积掺量、长径比对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关于纤维特征参数的初裂强度、峰值强度、收敛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明显优于同配比的基体混凝土,初裂强度平均提高32.7%、峰值强度平均提高47.5%。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时,增加钢纤维掺量能有效提高初裂强度,大幅提高峰值强度;增加聚丙烯纤维掺量能有效提高初裂强度,提高峰值强度;增加钢纤维长径比能提高初裂强度和峰值强度。 (2)基于试验结果,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纤维对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变的影响;建立了关于纤维特征参数的初裂应变、峰值应变、收敛应变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轴心受拉变形能力均明显优于同配比的基体混凝土,初裂应变平均提高25.8%,峰值应变平均提高85.3%。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时,增加钢纤维掺量能有效提高受拉初裂应变,显著提高峰值应变;增加聚丙烯纤维掺量能显著提高初裂应变,有效提高峰值应变;增加钢纤维长径比能适当降低初裂应变,有效提高峰值应变。 (3)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受拉断裂破坏模式,揭示其受拉断裂破坏机理。研究表明: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受拉破坏缓慢而稳定,呈现明显的塑性特征;其轴心受拉全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弹性受力阶段、细观裂缝扩展阶段、宏观裂缝扩展阶段、断裂发生阶段、持续破坏阶段、收敛阶段,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在各阶段发挥了不同的逐级阻裂和增强作用。 (4)基于实测的轴心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提出了关于纤维掺量和长径比的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该方程能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相衔接。研究结果为完善现行规范的有关条文提供理论支持和试验依据,并为纤维混凝土工程设计及分析提供参考。 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528.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靓;;浅谈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 张冲;宁博;;混杂纤维混凝土地铁管片数值模拟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10期
3 周明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江西科学;2008年04期
4 晁俊豪;;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筑;2010年07期
5 方和江;李新;;混杂纤维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2010年06期
6 王成启;;不同几何尺寸混杂纤维混凝土物理模型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年06期
7 杨昌泉,农升河,陈自德;掺超混杂纤维喷射混凝土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1999年Z2期
8 付兆岗,李铁翔;混杂纤维配筋喷射混凝土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5期
9 王量;鞠丽艳;胡春花;;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4期
10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晖;刘逸平;黄小清;汤立群;;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炳衡;刘逸平;汤立群;黄小清;;混杂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鞠艳丽;张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忠;郑芸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元元;徐礼华;徐浩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史文革;田稳苓;王晓伟;张海辉;;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焦红娟;刘丽君;史小兴;;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晗;高丹盈;赵军;;高温后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高性能混杂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的硫酸镁应力腐蚀[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梅国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丹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杨龙超;混杂纤维—箍筋受弯构件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云龙;混杂纤维替代箍筋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小龙;混杂纤维/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胡星宇;聚乙烯醇、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闫毅;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冲击劈裂拉伸试验与仿真[D];广州大学;2015年
7 鲍威;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左祥祥;再生砖骨料混杂纤维混凝土剪切性能[D];郑州大学;2016年
9 曹军伟;聚乙烯醇/纤维素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董浩林;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5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5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