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设置保温层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中间保温层复合墙体 + 普通混凝土墙体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为研究中间保温层复合墙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中间设置保温层复合墙体和普通混凝土墙体(与复合墙体的混凝土厚度和配筋率相同)在竖向小偏压荷载作用下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类墙体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力、滞回特性及复合墙体两侧混凝土协同工作的能力。分析对比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及钢筋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间设置保温层复合墙体与普通混凝土墙体具有相似的破坏形态;中间设置保温层复合墙体比普通混凝土墙体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及更好的抗震能力;中间设置保温层复合墙体两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的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interlayer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In this paper,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wo kinds of walls is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low-cycle repeated load under the action of vertical small eccentric load between the composite wall with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ordinary concrete wall with the same concrete thickness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as the composite wall.Failure form, bearing capacity,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bility of concrete on both sides of composite wall to work together.The failure pattern, hysteretic curve, skeleton curve, bearing capacity, stiffness degradation, displacement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strain of steel bar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wall with insulation layer has similar failure form to the ordinary concrete wall, and the composite wall with insulation layer has higher bearing capacity and better seismic resistance than ordinary concrete wall.The concrete on both sides of the composite wall with insulation layer in the middle has the ability to work together well.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MS07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62011)
【分类号】:TU398.9;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炜;张会会;姚谦峰;席秋红;;不同内填材料的生态复合墙体破坏模式[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2 杨艳超;不同结构复合墙体的传热特性[J];能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3 杨艳超;苏亚欣;;复合墙体传热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能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4 胡达明;;复合墙体在夏热冬暖地区的热工可行性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5 邹惟前;邱昌兰;;草泥复合墙体、禾秆段芯层内墙体的制作[J];21世纪建筑材料;2009年01期
6 黄明;;外保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复合墙体施工[J];建筑工人;2001年09期
7 姜志强,孟伟;浅谈复合墙体的施工[J];一重技术;2002年01期
8 胡达明,叶青,卜增文,刘俊跃,罗刚;深圳地区外保温复合墙体基于能耗的经济性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5年05期
9 李寿德;周丽红;;夹心复合墙在国内应用情况及其存在问题[J];砖瓦;2010年12期
10 郭兴国;陈友明;;热湿气候地区保温复合墙体内部冷凝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小燕;梁长江;王增嵘;;新型复合墙体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刘喜平;;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3 胡达明;叶青;卜增文;刘俊跃;罗刚;;深圳地区外保温复合墙体基于能耗的经济性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郭兴国;陈友明;;热湿气候地区保温复合墙体的内部冷凝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黄启政;陶敬生;田杰;苏灿臣;;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施工应用研究[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达明;;复合墙体——在夏热冬暖地区的热工可行性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7 王昭俊;张素梅;王海云;张厚;;新型木龙骨复合墙体和屋面的热工性能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小华;殷素红;李从波;;一种无拉接件的节能保温型夹芯复合墙体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运灿;周代明;单星本;董宝柱;祁志群;朱卫中;;黑龙江省轻骨料小砌块复合墙体节能65%热工计算和实测分析[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季杰;何立群;何伟;卜增文;;带有透明隔热材料构件的热箱热环境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高连玉;我国东北地区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技术现状及前景[N];中华建筑报;2001年
2 华玉斌 杨芳 贾洁 刘振河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建筑节能护围墙体[N];中国建材报;2002年
3 菏泽市建设科技协会 李明霞;低碳建筑领跑未来[N];菏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海燕;复合墙体热工特性与能耗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从波;承重保温夹芯无拉接件的复合墙体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吕国玉;无比钢复合墙体受压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晓玲;带构造柱新型保温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生土复合墙体抗压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汤伟忠;带构造柱新型混凝土砌块EPS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戢娇;新型农作物秸秆复合墙体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席秋红;生态复合墙体破坏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梁仙叶;轻质麦秸复合墙体建筑热物理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李健勋;基于边缘约束构件变化的生态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及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宋计勇;复合墙体热湿耦合可视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何金春;寒冷地区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传湿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周小华;承重保温型复合墙体的设计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霍利娟;现砌加强肋生态复合墙体压弯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0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5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