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拉拔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土工格栅 + 膨胀土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摘要】: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对膨胀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特殊效果,但目前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的研究不足。采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膨胀性泥灰岩风化土作填料,塑料单向拉伸土工格栅作为加筋体,在叠环式剪切试验机上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对其界面特性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在膨胀土中的拔出过程主要经过3个阶段,分别是界面静摩擦力阶段、渐进剪切阶段和整体运动阶段,各阶段受力特性有明显差异;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在界面抗剪强度比值呈对数级增大,从50 k Pa时0.20增大至400 k Pa时0.57,极限值可达到0.75;对挡土墙、高边坡等加筋设计中应考虑最大静摩擦力所占比重,在格栅的不同竖向高度处所受垂直应力不同,分段设计更加合理。
[Abstract]:Geogri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has a special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of expansive soil,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eogrid and expansive soil is insufficient at present.The expansive marl weathered soil of Xinxiang sec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as used as filler, and the plastic uniaxial tensile geogrid was used as reinforced body.In this paper, the pull-out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uperimposed annular shear tester by applying different vertical loa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ll-out process of geogrid in expansive soil mainly goes through three stages, namely, interfacial static friction stage, progressive shear stage and whole motion stage.With the increase of normal stress, the shear strength ratio of static friction increases logarithmic, from 0.20 at 50 KPA to 0.57 at 400 KPA, and the limit value can reach 0.75.The proportion of maximum static fric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of high slope and the vertical stress at different vertical height of the grille is different and the sectional design is more reasonable.
【作者单位】: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制及处理技术研究”(No.2006BAB04A10)
【分类号】:TU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林荣,凌建明,刘宝琛;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祥胜;;石灰改善土在合阜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2 段仲沅;袁兵;游猛;贾瑞晨;;细粒尾矿坝暴雨蓄洪局部溃塌原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3 钱建辉,宋新江;膨胀土湿化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敬华庆;;小坝湖灌区干渠滑坡原因及治理方法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卢再华,王权民,陈正汉;非饱和膨胀土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及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6 莫伟伟;徐平;丁秀丽;;库水位涨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7 臧德记;刘斯宏;汪滨;;原状膨胀岩剪切性状的直剪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陈建峰;李辉利;;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9 翟聚云;符明娟;;考虑压力和密度影响的膨胀土增湿变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0 郑柯,魏中华,翁剑成,任福田;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赵艳林;吕海波;;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性膨胀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晗;汪明元;黄斌;杨洪;;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渠坡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志亮;康卫东;陈石;高鹏;;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对膨胀土潜势的分类和判别[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魏永耀;孙树林;张鑫;郑华章;;膨胀土—胶粉(ESR)抗剪强度与含水量关系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龚福洪;蔡耀军;刘特洪;;南阳盆地膨胀土裂隙的特征[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石长青;;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南—漳河南渠段膨胀岩(土)渠坡处理技术问题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徐晗;黄斌;何晓民;;膨胀岩工程特性试验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柳群义;朱自强;何现启;鲁光银;唐军峰;;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非饱和渗流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汪明元;包承纲;丁金华;蔡剑韬;;试验条件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徐浩峰;含生物气非饱和软土的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马强;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及新型格栅减载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为民;强夯后高饱和度地基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龚文惠;公路膨胀土路基的沉降和边坡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友深;膨胀岩膨胀特性及抗剪强度参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倪啸;广西、北京膨胀(岩)土特性及堑坡处治技术对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文建;百色膨胀土堑坡开挖的演化规律及柔性支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滕珂;膨胀土固结与蠕变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田昌进;澜沧铅矿凝灰岩巷道变形失稳规律及支护方案改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宋海;小间距加筋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星富;损伤重塑膨胀土三轴剪切试验及其CT图像的三维重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许肖锋;LBP粘土作为低中放废物处置回填材料的适宜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时冬;土工格栅与土的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2 杨和平;万亮;谭波;;土工格栅拉拔试验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石名磊,张波;粘土与加筋材料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4期
4 陈家军,奚成刚,王金生;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5 沈珠江,米占宽;膨胀土渠道边坡降雨入渗和变形耦合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6 黄英,何发祥,符必昌;玻璃纤维与红土的界面作用特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7 徐林荣,凌建明,刘宝琛;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章为民,赖忠中,徐光明;加筋挡土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9 杨锡武,易志坚;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和断裂理论的加筋边坡合理布筋方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林荣;筋土界面相互作用参数和加筋垫层处理软基的性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宏明,严春杰,王环玲;岘山垭公路路堑滑坡膨胀土特性及机制探讨[J];地球科学;2001年04期
2 张加桂,曲永新;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3 袁俊平,陈剑;膨胀土单向浸水膨胀时程特性试验与应用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闫毅志;公路膨胀土地质问题常用的处置方法及评价[J];山西建筑;2003年16期
5 邬建峰,高亚军,武瑞峰;公路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6 刘尚蔚,高青;南阳市膨胀土湿度系数的研究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2期
7 李中,刘昌忠;潭邵高速公路特殊膨胀土分类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3年06期
8 刘浩,谭征,贾大力;膨胀土地基处理措施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郭永春,谢强,詹志峰;含水量对膨胀土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3年01期
10 袁俊平,殷宗泽;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指标与强度性质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钊;刘祖德;陶建生;;鄂北岗地膨胀土渠道的破坏与防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孔令伟;方晓睿;郭爱国;;膨胀土的基本性质与路基工程实践研究现状与展望[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尚蔚;郑俊杰;;南阳市膨胀土湿度系数的研究及应用[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羽;王湘莉;袁春涛;;公路膨胀土的处理与施工[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5 王斌;谢梁萍;卞可;;膨胀土改性试验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6 姚海林;周保生;;神经网络在当宜高速公路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何信芳;陈林;;膨胀土湿度系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8 谭罗荣;张梅英;邵梧敏;;膨胀土的某些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段萌笋;郑春元;郁时炼;;石灰改良膨胀土特性试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10 孔令伟;;膨胀土的性状与处治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均红 记者 徐兰山;“以柔治胀”破解膨胀土防治难题[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许连峰;膨胀土研究取得初步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4年
3 王秋霞;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出成果[N];中国交通报;2004年
4 马和亮;“膨胀土”危害固海扩灌工程[N];宁夏日报;2008年
5 黄兴华;“以柔治胀”对付膨胀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胡秀英 邓崛峰;攻克公路工程的“癌症”[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滕继濮;筑路“癌症”?有方可治[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洪亮;驯服膨胀土这只“拦路虎”[N];中国水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孟庆丰 通讯员 张韶军;膨胀土筑路技术化身生产力[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洪涛;降伏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雄;膨胀土工程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汪明元;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潘宗俊;膨胀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任青阳;膨胀土和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贾景超;膨胀土膨胀机理及细观膨胀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雄威;膨胀土湿热耦合性状与路堑边坡防护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赵金刚;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填方边坡稳定性及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李化云;浅埋大跨膨胀土隧道变形机理及支护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任权;十天高速汉中西段公路沿线滑坡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政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工程性质与矿物成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蒋晓庆;合肥地区膨胀土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3 王军;膨胀土裂隙特性及其对强度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叶昆荣;安徽省膨胀土的综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吴继玲;加筋纤维膨胀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贺洁;膨胀土分类方法探讨以及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陈刚;重塑膨胀土性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林洲;公路工程中膨胀土判别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汪东林;辽西地区膨胀土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季伟;《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条例》修订四个方面的问题[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5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5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