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耐火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6 02:26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 + 温度场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通过4根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在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下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持荷水平下三面受火T形截面连续梁的耐火极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对比试件和受火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但出铰次序不同;持荷比分别为0.3、0.5和0.7的T形截面连续梁的耐火极限分别为160、99、58 min,即随着持荷比的增大其耐火极限显著降低,且达到耐火极限时的跨中残余变形明显增大;T形截面梁翼缘内温度分布与单面受火板相似,腹板内温度分布与三面受火矩形梁相似;在受火过程中,梁截面刚度下降是引起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有限元模拟能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在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下的耐火极限、截面温度场分布和破坏过程。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fire resistance of 4 reinforced concrete T-section continuous beams under ISO 834 standard heating curve, the variation law of fire resistance limit of T-section continuous beams subjected to fire on three sides under different load level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nding failure occurs in the unburned contrast specimen and the fire specimen, but the hinge order is different.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of T-section continuous beams with 0.3- 0.5 and 0.7 loading ratios is 160 ~ 999 ~ 58 mins respectively, that is,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holding ratio.And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in span in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is reache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flange of T-section beam is similar to that in single side fire plate,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web plate is similar to that in rectangular beam with three sides of fire.The reduction of beam section stiffn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section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section continuous beam under ISO 834 standard heating curv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项目(2011058) 上海市科委应用技术开发项目(2011-114)
【分类号】:TU3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大雷;王振清;乔牧;韩玉来;;高温下内力重分布引起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弹塑性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苗吉军;陈娜;侯晓燕;朱琼琼;公伟;;使用损伤与高温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火灾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利,徐志胜;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诊断[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赵军;高丹盈;;高温后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方高倪;李宁波;;某多层商住楼局部火灾后的检测分析与加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徐海生;王修信;;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5 黄鑫;叶献国;;高温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热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焕磊;李新;李堂飞;;火灾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7 姚坚;朱合华;闫治国;曾令军;;隧道衬砌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8 姚坚;朱合华;闫治国;强健;;隧道衬砌受火温度的评估方法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朱合华;沈奕;闫治国;;火灾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10 王广勇;薛素铎;;混凝土的瞬态热应变及其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博;徐亚丰;赵鑫;;不同荷载下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耐火极限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傅毅;徐亚丰;赵鑫;;不同偏心率十字形钢管混凝土芯柱耐火极限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雷俊卿;夏超逸;彭小明;;混凝土桥梁防火减灾机理研究与应用[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俞博;叶见曙;温天宇;;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工程对策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易;陆新征;任爱珠;叶列平;陈适才;;某八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连续倒塌模拟[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董宏英;边建辉;曹万林;王攀峰;;再生混凝土筒体壁厚对抗火性能影响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7 赵军;张明;高丹盈;;高温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赵军;邱计划;高丹盈;;高温后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强健;朱合华;;盾构管片纤维增韧混凝土高温后抗压性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经建生;郑永乾;韩林海;;型钢混凝土(SRC)构件抗火设计的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彬;混凝土高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帆;大空间及框架钢结构受火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损伤评估[D];清华大学;2010年

4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朱大雷;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热弹塑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黄鹏飞;钢筋混凝土在环境腐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袁伟斌;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宋剑;海洋平台结构在偶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晓东;H型截面钢框架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林晓康;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代兵权;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赵亮平;高温中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赵芳;混凝土基本构件内部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哲;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建宇;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在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安全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张婷婷;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于德帅;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董琳琳;火灾中型钢混凝土梁的力学行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杜石磊;考虑徐变效应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进军,宋玉普,张雷顺;混凝土高温后进行粘结劈拉强度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建平,时旭东,过镇海;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3 张毅奇,阎奇武,袁锦根;连续梁高温下恒载抗火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3期

4 周新刚,,吴江龙;高温后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5年05期

5 苏娟;王振清;白丽丽;韩玉来;;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抗火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6 孙劲峰,时旭东,过镇海;三面受热钢筋混凝土梁在高温时和降温后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2年01期

7 苗吉军;王俊富;刘才玮;刘延春;齐波;;损伤后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2期

8 李会知;超静定梁的弹塑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4年04期

9 陆洲导,朱伯龙,周跃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对火灾反应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10 时旭东,过镇海;高温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相会,解凤兰,张君娜;如何准确使用“耐火极限”表示试件的耐火性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年03期

2 吴波;梁悦欢;;高温下钢筋和混凝土强度随机性对柱耐火极限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3 郑卫东 ,师华 ,肖利鹏 ,熊家锦;中型卧式耐火极限炉设计原理及应用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年10期

4 刘重强;;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试验[J];山西建筑;2012年10期

5 郑观雄;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辨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9年05期

6 朱盈豹;关于住宅供热、隔声、耐火极限等问题的探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1年06期

7 周新刚;基于失效概率的耐火极限确定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8 吴波;洪洲;;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耐火极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9 吴波;徐玉野;;钢筋混凝土T形柱的耐火极限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张鑫;浅谈建筑物防火墙的设计[J];工业建筑;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波;梁悦欢;;高温下钢筋和混凝土强度随机性对轴压柱耐火极限的影响[A];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林志明;张雄;严安;吴科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火极限及其火灾后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3 王军强;宋尚;;浅谈提高钢结构建筑耐火极限的重要性[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4 许学军;;高层建筑消防验收过程中常见误区分析[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伟华;大偏心荷载作用下3面受火SRC柱耐火极限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56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56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