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孔测试的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钻孔电视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针对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钻孔测试成果获取岩体抗剪强度参数新方法和新途径。该方法首先建立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值与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块天然纵波波速的数学关系式,而后采用钻孔电视对钻孔岩体进行分段。在此基础上,利用钻孔声波和室内岩芯试验等测试成果计算得出相应岩段的BQ值及GSI值。最后,运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每段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经工程应用并对比现场岩体剪切试验结果,本方法在确定岩体抗剪强度参数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Abstract]:A new method and a new way to obtain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based on borehole test result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In this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GSI) of rock mass and the basic quality index of rock mass, the saturated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ock block, and the natural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of rock mas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borehole television is used to segment the borehole rock mas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GSI and Bq value of the corresponding rock segment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test results of borehole acoustic wave and laboratory core test. Finally,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each rock mass are obtained by using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Throug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field rock mass shear test, the method has good reliability in determinin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作者单位】: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7106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CKSF2013039)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玉军;;钻孔电视探测技术在煤层覆岩裂隙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2 盛佳;李向东;;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J];采矿技术;2009年02期
3 陈昌彦,王贵荣;各类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4 宋彦辉;巨广宏;;基于原位试验和规范的岩体抗剪强度与Hoek-Brown准则估值比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5 夏开宗;陈从新;刘秀敏;郑允;周意超;;基于岩体波速的Hoek-Brown准则预测岩体力学参数方法及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志强;杨本水;王文;李琴琴;刘磊磊;吴安斌;;恒晋煤矿巷道围岩稳定的模糊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胡全舟;吴超;陈沅江;;风险评价方法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史秀志;黄敏;周健;崔松;邱贤阳;孙磊;;工程岩体质量等级判别的未确知均值聚类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孙辉;郑颖人;王在泉;张黎明;张晓娟;;埋深在围岩分级修正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5 张飞,赵永峰;基于BP神经网络的岩体分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温森;张建伟;;软弱岩体中圆形隧道挤压变形临界应变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2期
7 季惠彬;晏鄂川;宋琨;王章琼;;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分级体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7期
8 黄达;黄润秋;张永兴;;基于改进GSI体系确定三峡地下厂房围岩等效变形模量及强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左昌群;陈建平;;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围岩分级方法在变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10 汪志涛;李晓昭;章杨松;赵晓豹;武伟;;基于岩体质量指标Q分类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东幸;刘大安;丁恩保;陈卫红;;龙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地质研究及蠕变体B区岩体质量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2 李远耀;殷坤龙;代云霞;;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强度折减法的岩坡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刘丰收;侯清波;温秋生;;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探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王其胜;李夕兵;;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健;王驹;宗自华;苏锐;;应用Q系统进行岩体质量评价——以甘肃北山BS03号孔为例[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贻明;吴爱祥;沈慧明;罗一忠;兰小平;;特大型复杂采空区条件下岩石力学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秀珍;孔纪名;王成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的连续函数修正及其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宗自华;陈亮;陈强;魏云杰;王锡勇;王驹;;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地表岩体结构与岩体质量相关性及其应用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帅青燕;何亚伯;;基于云模型的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3年
10 王宇;李晓;;基于GH-B准则的节理边坡模糊破坏概率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李攀峰;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巫德斌;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崔银祥;碎裂岩体用作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的可能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应华;红层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加固防护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云南某露天矿东采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桢;天津蓟县老虎顶矿区软岩边坡可靠性评价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顺;玛尔挡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工程地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葛文杰;复杂条件下铝土矿开采及岩层采动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吴伟伟;湘福石膏矿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郑海力;软岩铝土矿岩体质量可视化分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肖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深度综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猛;丹巴水电站厂址区软弱岩体围岩分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采鹰;EPA通信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凤山;;节理化岩体强度与力学参数估计的地质强度指标GSI法[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赵玉绂;;国内外主要围岩分类换算原则和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3年02期
3 马莎,崔江利,陈尚星,赵宁,杨坤;RQD和Vp合理取值分析与计算[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巫德斌,徐卫亚;基于Hoek-Brown准则的边坡开挖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玉军;李凤明;;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数字分析及网络模拟实现[J];煤矿开采;2009年05期
6 任江;余伟健;;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的岩体参数预测方法与应用[J];煤炭技术;2010年01期
7 杨科;谢广祥;;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的采厚效应[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8 张玉军;张华兴;陈佩佩;;覆岩及采动岩体裂隙场分布特征的可视化探测[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9 钱鸣高,许家林;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5期
10 盛佳;李向东;;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J];采矿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国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莉;;岩土抗剪强度参数模糊稳健回归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向国;;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2期
3 杨凯;刘东升;易前应;吴应祥;;重庆市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统计分析及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飞,赵玉仑;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的稳健估计[J];岩土力学;1999年01期
5 汤罗圣;殷坤龙;刘艺梁;陈丽霞;;万州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间关系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6期
6 唐杰军;汪亦显;;硬岩抗剪强度参数的最优化确定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梁维;李克钢;侯克鹏;杜俊;;散体云母片岩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8 胡毅夫;孙飞飞;罗卫华;唐承铁;付强;;强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参数的模糊决策取值[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9 汤罗圣;殷坤龙;周丽;缪海波;;基于数值模拟与位移监测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分析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4期
10 张科;曹平;保瑞;;边坡滑带抗剪强度参数的严格反分析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宏伟;姜玮;杨启安;;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勘察试验值与基坑工程设计取值初步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谢良;岩质边坡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2 吴献峰;基于“岩体斜坡稳定性渐变理论”的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3 陈静瑜;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李文;含水率对甘肃黄土边坡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任磊;Duncan-Chang模型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曹晓毅;含水量和应力状态对晋西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曹洁;单滑面岩坡治理设计方法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8 梁金泉;笔架山岩石边坡整体抗滑稳定有限元模拟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磊;植被根系固土力学机理试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4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9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