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传热性能
本文选题: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 +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S1期
【摘要】: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传热性能,本文以河北省某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钢结构住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结构角部的传热性能,对比了单一墙体、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和普通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平均传热系数.通过分析发现,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不会在热桥内表面产生冷凝结露的现象,钢管混凝土柱部位热桥的存在对外墙能耗的影响不大,采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保温性能优于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保温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FST) composite special-shaped column structure, this paper takes a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project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omposite special-shaped column in He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corne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s is analyzed, an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single wall,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omposite special-shaped columns and ordinary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are compared.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FST) composite special-shaped column structure will not produce condensation condensation and condensation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hot bridg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thermal bridge in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xternal wall.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387,61272264)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华;吕学涛;张素梅;;单面受火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学涛;杨华;张素梅;;三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防火保护[J];钢结构;2013年10期
2 张玉琢;刘海卿;吕学涛;;“T”形钢管混凝土芯柱耐火极限数值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吕学涛;张童;王微微;张玉琢;;相邻两面受火矩形钢管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李凤彬;张广泰;荣彬;姚亚楠;;开孔钢板连接L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J];钢结构;2014年05期
5 王亚雯;陈志华;周婷;李砚波;王小盾;;反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参数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3期
6 刘英明;;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温度场分析[J];混凝土;2012年05期
7 庞静;王小蓉;田刚;;ANSYS在圆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04期
8 吕学涛;杨华;张素梅;;非均匀火灾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机理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3期
9 张童;吕学涛;;火灾后方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S2期
10 崔志强;余红霞;谢宝超;陆新征;;火灾下水分汽化和迁移对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亚雯;陈志华;周婷;李砚波;于敬海;王亨;;汶川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2 陈志华;陈俊;闫翔宇;于泳;于敬海;;汶川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白红刚;陈志华;周婷;;天津大学低碳风洞实验室结构体系介绍及设计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白红刚;陈志华;周婷;;多层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亮;配螺旋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陶烨;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与耐火极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景玄;考虑火灾全过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贾琳瑜;油池火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李凤彬;L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压弯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5 王亚雯;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李镇江;钢筋混凝土高层住宅结构火灾过程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永清,李丛;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分段合成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2 李学平,吕西林,郭少春;反复荷载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3 黄福云;陈宝春;;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5 陈宝春,肖泽荣,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构件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6 陈宝春,盛叶,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型梁受弯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7 陈宝春;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长柱极限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8 顾威;赵颖华;贾永新;;CFRP钢管混凝土长柱承载力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9 郭兰慧;张素梅;刘界鹏;;不同加载模式下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9期
10 陈宝春;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长柱极限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艳静;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孙林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李黎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纪奎;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贤,樊少飞,王铁成,李金钢;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永健,池建军;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2期
3 马美玲,朱晗迓,庄一舟,黄洪波;方钢管混凝土桁架K形节点失效模式分析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6期
4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5 张利民;王来;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在多高层住宅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仵建斌;薛建阳;赵鸿铁;;基于未确知数学方法的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7期
7 黄一杰;薛建阳;赵鸿铁;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晓辉;;方钢管混凝土柱粘结性能的理论分析[J];广东建材;2010年06期
9 赵耀灿;刘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10 任少华;赵鸿铁;薛建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香;马伟;郭彬;;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王来;王铁成;邓們;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过火温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文福;;加载角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来;王铁成;陈倩;;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华;张素梅;;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来;史丙成;王铁成;;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来;高峰;;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孟春光;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张俊光;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基本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栋;方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于学增;考虑粘结状态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乔景;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周旭;方钢管与混凝土缝隙试验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李梓祥;K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赵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玉楼;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刘振文;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黄一杰;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与抗剪连接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樊海涛;X型方钢管混凝土受压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02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0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