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颗粒离散元模型的岩石蠕变模拟试验

发布时间:2018-04-27 23:25

  本文选题:岩石 + 不连续特征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摘要】:为了从岩石颗粒之间不连续特征的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行为,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对微观颗粒之间的接触赋予Burgers模型,进行岩石二维离散元虚拟单轴蠕变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分析颗粒粒径、摩擦因数、颗粒法向与切向刚度比对流变特性模拟值的影响。从单轴蠕变压缩的轴向蠕变及轴向蠕变速率曲线的离散元模拟值与其解析解对比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为更加明确地表示出蠕变不同阶段,选用对数蠕变柔量来进行解析解与模拟值的比对,蠕变初始阶段,PFC压缩模型会低估蠕变柔量,而在稳定蠕变阶段,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数值模拟与解析解结果对比验证颗粒流Burgers模型适合用于岩石蠕变试验研究中,可为岩石蠕变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rock parti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scontinuity between particles, based on particle flow theory, the contact between microscopic particles is given Burgers model by particl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virtual uniaxial creep test of rock was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ratio of normal and tangential stiffness of particles on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of axial creep and axial creep rate curve of uniaxial creep compression and its analytical solu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reep more clearly, Using logarithmic creep compliance to compar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with the simulated values, the PFC compression model will underestimate the creep complianc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reep, but in the stable creep stage, the two models are highly consistent.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verify that the particle flow Burgers model is suitable for rock creep test and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rock creep.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9097,51379117,51479108) 山东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402014)~~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星星;任光明;王志红;张建石;罗轶;;岩石单轴压缩流变参数的确定[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8期

2 孙钧;;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蒋昱州;徐卫亚;王瑞红;王如宾;张治亮;;拱坝坝肩岩石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其长期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4 夏熙伦,徐平,丁秀丽;岩石流变特性及高边坡稳定性流变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5 褚卫江;徐卫亚;杨圣奇;周维垣;;基于FLAC~(3D)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6 赵旭峰;孙钧;;海底隧道风化花岗岩流变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7 王伟;吕军;王海成;孙少锐;;砂岩流变损伤模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8 佘成学;孙辅庭;;节理岩体黏弹塑性流变破坏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先伟;王常明;张淑华;;软土蠕变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蒋昱州;徐卫亚;朱杰兵;王瑞红;杨圣奇;;含断续软弱夹层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3 徐平,甘军,丁秀丽;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岩体长期变形及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2期

4 乐家根;曹平;蒲成志;汪亦显;;广义摩尔库仑模型及其在FLAC3D中的实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5 施行觉;李成波;Adnan Aydin;黄建华;赵闯;;地球介质的非定常参数黏弹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6 张尧;熊良宵;;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吴立新,王金庄,孟顺利;煤岩流变模型与地表二次沉陷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1997年03期

8 施行觉;赵闯;李成波;温丹;;岩石蠕变破裂过程及其响应比变化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2010年03期

9 董树文;李廷栋;;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J];地质学报;2009年07期

10 张明鸣;周先齐;;大型地下厂房围岩三维粘弹塑性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超;杨永杰;李玉寿;陈绍杰;;煤样蠕变变形规律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徐平;;岩体高边坡长期变形有限元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卢世宗;;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成波;赵闯;黄建华;施行觉;;岩石蠕变实验数据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施行觉;李成波;黄建华;赵闯;;地球介质的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映希;赵闯;李成波;施行觉;;岩石蠕变和反蠕变的实验研究及比较[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鹏洲;印长俊;陈锡阳;;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降雨入渗土坡稳定性研究[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8 王小平;;岩质边坡分析中的流变问题[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蒋昱州;徐卫亚;王瑞红;王伟;;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长期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徐平;;高边坡岩体长期变形有限元分析[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仰强;石膏蠕变特性及矿房矿柱长期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心广;济二煤矿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永永;小净距软弱围岩隧道二衬支护参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晋;综放采场“O”形圈内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文桦;佛岭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叶自钊;基于蠕变特性土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余铎;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振明;张力;;锦屏绿片岩分级卸荷流变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2 刘保国,孙钧;岩体流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其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徐平 ,夏熙伦;三峡枢纽岩体结构面蠕变模型初步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2年01期

4 赵法锁,张伯友,卢全中,宋飞;某工程边坡软岩三轴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保国,孙钧;岩体粘弹性本构模型辨识的一种方法[J];工程力学;1999年01期

6 李良权;徐卫亚;王伟;郭云强;赵海斌;;基于流变试验的向家坝砂岩长期强度评价[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7 张振华;叶飞;毛青峰;王德咏;;修正的广义开尔文粘弹塑性岩石本构模型变形参数特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8 金丰年,范华林;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陈有亮;岩石蠕变断裂特性的试验研究[J];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彭苏萍,王希良,刘咸卫,赵森林;“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云亮;颜伟;马洪岭;;细观非均质岩石蠕变特征的物理元胞自动机模拟[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2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3 马珂;宛新林;贾伟风;宛传虎;;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10期

4 赵阿兴;岩石蠕变破坏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J];地震地质;1992年01期

5 吴秀仪;刘长武;沈荣喜;杨旭;;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罗润林;阮怀宁;孙运强;朱昌星;;一种非定常参数的岩石蠕变本构模型[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传孝;黄东辰;王龙;刘志浩;张秀丽;;岩石蠕变破坏实验曲线的微观阶段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8 曹文贵;袁靖周;王江营;翟友成;;考虑加速蠕变的岩石蠕变过程损伤模拟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罗润林;阮怀宁;朱昌星;;基于塑性强化和粘性弱化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云娟;;类岩石蠕变本构试验的探究[J];工程与试验;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升华;;脆性状态下岩石蠕变的实验研究[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2 梅升华;;高温下岩石蠕变的结构理论和形式理论[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3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5 黄玉灵;陈明祥;;岩石蠕变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陈新万;;岩石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王芝银;唐明明;孙毅力;王怡;;岩石蠕变全过程与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成波;赵闯;黄建华;施行觉;;岩石蠕变实验数据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荣耀;许锡宾;靖洪文;赵明阶;;不同含水岩石蠕变试验电磁辐射频谱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金丰年;范华林;浦奎源;;岩石蠕变损伤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付志亮;岩石蠕变扰动效应与损伤特征理论与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靖周;岩石蠕变全过程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翟有经;高应力岩石蠕变与细观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颜伟;岩石蠕变的FEM和PCA模拟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郑欣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蠕变与松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2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12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