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的风环境效应与通风改善的规划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9 00:42

  本文选题:城市风 + 环境效应 ; 参考:《风景园林》2014年05期


【摘要】:城市风气候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内部的风能稀释扩散城区的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内部的高温闷热环境,影响城市居住适宜度。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典型的静风状况,城市的静风状况并不是由于自然大气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而与城市本身建设状况密切相关。同时,静风状况导致的城市内部闷热无风与严重大气污染已经日益成为城市环境的关键性危害因素。因此,关注于探讨城市内部的风环境效应与城市风通风规划途径。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文章剖析如何引导城市内部各种类型的大气流动,并从城市的不同发展模式和规模入手,分别提出改善其城市内部通风的规划途径。
[Abstract]:The wind climate environ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The wind energy in the city dilutes and spreads the air pollution in the urban area, improves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sultry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and affect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ity.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udies,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cities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static wind, which is not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natur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b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muggy wind and serious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tatic wind condition have become the key hazard factor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ref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wind environment effect and urban wind ventilation plann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guide various types of air flow in the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ways to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in the city from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 and scale of the city.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局地微气候调控与空气质量模拟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研究(41201590) 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专项局地微气候、空气质量调节与城市绿地设计综合技术模型构建研究(x2jm B2131050)~~
【分类号】:TU11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秉毅,张琳;SARS爆发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2 吴小强,李鹏;城市交通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和对策[J];城市问题;1999年03期

3 张一平,彭贵芬,张庆平;城市区域屋顶上与地上的风速和温度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4 李子华,唐斌,任启福;重庆市区冬季热岛和湿岛效应的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5 汤锁坤,刘其顺,李鹏章,于俊伟,俞佚名;贵阳市城市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J];贵州气象;1995年02期

6 周淑贞;上海近数十年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7 谭冠日;全球变暖对上海和广州人群死亡数的可能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8 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1期

9 王志朝;太原市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防治对策探析[J];山西建筑;2002年08期

10 陈明,于强;城市风温场的特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华;廖建军;唐飚;黄文凯;;与城市互动的高校公寓园区选址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姜利勇;;生态城市的建筑:自然的再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3 赵祥;梁爽;;改善生态住宅声环境的设计措施浅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丁金华;;居住区绿地模式生态优化之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孙良;夏海山;孙统义;;传统街区的生态位保护——以徐州市户部山传统街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6 李春涛;刘鸣;;试论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南京紫湖溪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李劢;;大观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规划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8 朱杰旦;蒋建绒;;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9 李P;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10 吴志莲;焦一之;;城市环境功能分区及绿化树种配置——以大连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王雁;闫世明;陈二萍;卢淑贤;;大气污染扩散模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比较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施莉;翁一峰;;低碳生态规划在控规层面的探索实践——以无锡太湖国际科技生态园区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楚纯洁;文祯中;张清廉;于长立;宋立生;;基于GIS的平顶山市城市居住适宜性空间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常文韬;包景岭;李燃;温娟;;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建华;;GIS地理信息与虚拟仿真规划生态美丽城镇的作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剑;;浅议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与途径[A];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易雯;钟流举;;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城市建设分析与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张惠远;饶胜;迟妍妍;;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与城市规划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张怡;李岚;;浅谈生态小区及其规划、建设与管理[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10 赵鹏宇;纪江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志辉;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朝能;高原山区地形条件下城市重气泄漏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吴耀兴;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8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明臣;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俊岩;武汉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铁军;江南古桥文化与地域环境关联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贺伟光;开封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建华;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尤倩;盐城梅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意蕴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慧;城市居住区宜居性及其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卞韬;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大海;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年03期

2 董雅文;城市生态的氧平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1期

3 陶青,唐荣南,吴钰,方长怀,陈震云,黄海保,陈勤华;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4 毛恒青,朱蓉;城市的低空气温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2期

5 魏斌,王景旭,张涛;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6 张一平,彭贵芬,张庆平;城市区域屋顶上与地上的风速和温度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7 周淑贞,张秀宝,郭淑麟;上海的雾[J];地理学报;1981年01期

8 王传琛,刘际松;杭州城市气候[J];地理学报;1982年02期

9 周淑贞,张超;上海城市热岛效应[J];地理学报;1982年04期

10 周淑贞;上海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J];地理学报;198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标,尹晓惠,侯兰功;省域城市竞争力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2 李德彼特;;从6C谈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J];苏南科技开发;2007年Z1期

3 于伟;杜小刚;于绍璐;;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估及提升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4 吴启焰;陈浩;;云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组织演变规律[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5 王伟;;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6 陈静俊;;智慧城市,“十二五”城市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宁波为例[J];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7 钟逢干;中国城市的规模和空间分布[J];经济地理;1991年04期

8 张蕊;王楠;冯鑫鑫;;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与公共支出效率[J];软科学;2014年02期

9 张金娥;;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10 郁玉兵;曹卫东;;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重光;;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问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永昌;;上海城市生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光磊;郭道久;;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刘景华;陶峻;;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张晶;城市竞争力为何不高[N];西安日报;2002年

2 孙卜勇;宜居型城市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N];盘锦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迫在眉睫[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保定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 王勇山;贯彻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精细化管理[N];保定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常江;做城市的设计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朱文兴;文化在济南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N];济南日报;2010年

7 湖北省荆州市市长 李建明;城市应当怎样建设和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2年

8 韩学键;坚持科学发展 勇于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N];大庆日报;2012年

9 先朝阳 郭勇;围绕民生大上项目 着眼发展建设城市[N];甘肃日报;2013年

10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卫东;城市公共装备配置标准问题试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Z

本文编号:1863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63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