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城市形态研究
本文选题:高句丽 + 城市形态 ; 参考:《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句丽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其存在的700多年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高句丽政权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并且每个时期的都城都有所不同。高句丽早期以五女山城与下古城子城为都城,中期以国内城与丸都山城为都城,晚期以大城山城与平壤城为都城。高句丽政权中期正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成就最多的时期,这些社会因素对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地理环境、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以及与周边的关系也同样作用在城市的形态上。本论文以高句丽中期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的城市形态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的考古成果与史料记载为参考依据,根据影响其形态形成的内在条件与外在因素,来推导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城市形态,并以这个研究结果为准,总结出中期都城城市形态的特点。本文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高句丽,包括其民族来源、政权的发展、都城的建设情况,还总结了以往有关高句丽研究的情况;第二章,根据以往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研究与朝鲜半岛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总结出了研究高句丽城市形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城市的外部形态、城市规模、建筑布局以及功能分区、街道、城墙五个方面;第三章,主要是总结并分析了高句丽中期时的社会情况,包括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管理、文化以及民族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影响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内在条件,同时,还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观点,主要是瓦的使用和社会性质两个方面;第四章,总结出可能影响都城城市形态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的选址、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关系三个方面;第五章,是根据以上几个章节的结论,以现有考古报告为依据,参照古代文献,完成了对高句丽中期都城平原城——国内城城市形态的推导;而第六章则完成了中期都城——丸都山城的城市形态的推导;第七章,主要是根据推测的结果来总结高句丽中期都城城市形态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对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城市形态做了大胆的猜想,填补了有关高句丽城市形态研究方面的空白,这也是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Abstract]: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 early , middle and late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 In the middle of the period , it is the economic , political , cultural , military and rapid development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according to the past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city morphology and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city morphology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study of the urban form of Gaogperiod should begin with five aspects : the exterior shape of the city , the size of the city ,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function division , the street and the city wall ;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period , including the social character , economy , political management , culture and national relation , which is summed up as the inner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medium - term capital city of the high sentence . At the same time , it also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viewpoint , mainly the use of the tile and the social property .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urban form of the city , including the location of the city ,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culture and the three aspects of national relations ;
The sixth chapter completes the derivation of the urban form of the medium - term du city _ pellet .
Chapter 7 , mainl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speculation ,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form of the medium - term capital city of Gaoyou , and explains the reasons why it is formed . The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makes a bold guess to the urban form of the medium - term capital city of Gaogperiod , and fills up the blank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ity morphology of the Gaogperiod , which is also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刚;;湮没的文明——高句丽延续七百年的神秘[J];建筑与文化;2004年04期
2 ;高句丽——缘起和嬗变[J];建筑与文化;2008年11期
3 金旭东;;走近高句丽[J];建筑与文化;2004年04期
4 ;高句丽其他遗产[J];建筑与文化;2008年11期
5 杨程;;集安市新博物馆[J];建筑与文化;2008年11期
6 ;高句丽贵族墓葬[J];建筑与文化;2008年11期
7 ;高句丽王陵[J];建筑与文化;2008年11期
8 杨子明;朴玉顺;;忍冬纹饰在高句丽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史;2010年00期
9 杨子明;朴玉顺;;莲花纹饰在高句丽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初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黄震云;;夫余和高句丽神话传说与族源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彦;;高句丽政权灭亡与民族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孙文范;;高句丽史的几个问题[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马一虹;;6、7世纪梲棬部族与高句丽关系考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张春霞;;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孙泓;;公元3—5世纪东北亚诸民族·政权的关系研究——以高句丽中期历史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8 耿铁华;;集安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及其研究状况[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9 楼正豪;;新见唐高句丽遗民《高牟墓志铭》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10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铁华;高句丽历史三大谜团[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谢晓林 王忠先;高句丽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N];吉林日报;2004年
3 董学增;二十世纪高句丽古城研究的力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董学增;《中国高句丽史》创新之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邱振刚 余 宁;高句丽,,中国又一个世界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苏秋罗;世界遗产高句丽[N];河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王强;纪念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集安)2000周年暨第三届全国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马扬 周长庆 程云杰;高句丽古墓惊现中国最早八卦图实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王文库 张士海;高句丽文化探源[N];本溪日报;2012年
10 杨春吉 耿铁华;我国东北历史上的高句丽政权[N];吉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士东;从高句丽语看高句丽与周边民族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3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黄龙顺;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元U
本文编号:1878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7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