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时域响应灵敏度分析的板结构损伤识别

发布时间:2018-05-19 19:48

  本文选题:损伤识别 +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5年04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灵敏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对平板结构的局部损伤进行识别。在正问题研究中,将结构的局部损伤模拟为板结构单元杨氏模量的减少,建立了板结构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利用直接积分法获得了结构强迫振动响应。在损伤识别反问题中,基于响应灵敏度分析,直接利用结构的动态响应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和损伤识别。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识别板类结构的局部损伤,具有需要测点数目少,损伤识别精度高,对模拟的测量噪声不大敏感的优点。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 finite element model mod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response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local damage of the slab structure .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ositive problem , the local damage of the structure is simulated as the reduction of Young ' s modulus of the plate structural unit , and the finite element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plate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sensitivity ,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directly used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damage identification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力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2333,112723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lgzd0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17111003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A030200011) 博士后基金(2013M531893)资助
【分类号】:TU3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宋小磊;胡刚;姚俊杰;白净;;荧光断层成像中圆柱仿体的三维重建[J];软件学报;2009年05期

2 陈孝珍;张铟;;伪多目标模糊遗传算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2期

3 陈承泽;黄建国;陈宇;;一维带噪声均值数据函数重构的二阶导数正则化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4 ;Research on the cyclostationary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based o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09年01期

5 ;The application of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partial optimization in the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12年01期

6 吴国丽;李维国;;边界约束正则化下的双网格迭代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向阳;于鹏;陈晓;唐睿;;大地电磁反演中改进的自适应正则化因子选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8 孙增寿;张耀;仝书敬;;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桥梁损伤检测方法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9 肖莹莹;申晋;王雅静;刘伟;孙贤明;;初始模型对含噪动态光散射数据正则化反演结果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震;余岭;;桥梁移动荷载识别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周定法;薄亚明;;解电磁逆散射问题的截断完全最小二乘方法[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宋枭禹;戚芳;;非常规磁共振系统中应用O-Space成像的梯度线圈设计[A];2012医疗仪器与民众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蔚,刘迎曦;无自由边弹性薄板的损伤识别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薛祥,霍达,滕海文;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及基函数选取的理论探讨[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3 郭健;孙炳楠;;多尺度结构动力方程及其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4 陈志刚;;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5 蒋志;;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6期

6 沈江霞;;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7 段忠东;闫桂荣;欧进萍;;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损伤识别面临的挑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王红丽;;不同输入参数对节点损伤识别影响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9 温高峰;;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3期

10 丁麒;孟光;李鸿光;;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黄永;李惠;欧进萍;;基于分形理论和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石磊;陈少峰;王焕定;王伟;;损伤识别指标的模糊层次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蒋济同;李志强;;基于遗传算法的梁损伤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珑祺;向志海;周马生;;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测量点优化和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钟军军;董聪;夏开全;;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7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健;曹宗杰;于洋涛;;结构健康监测中损伤识别的现状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赵红兵;顾元宪;;基于极大极小化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兵;基于“能量测试”和优化方法的结构单元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3 鲍跃全;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采样与损伤识别融合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闻骥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马辉;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杰;钢管混凝土模型桥的试验模态分析及损伤识别算法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2 王建江;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霍立飞;基于频率的自由—弹性支承杆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4 曹水东;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5 杨涛;基于静动力测量数据的随机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荣欣;一种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新方法[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杨海萍;基于特征正交振型差斜率的结构小损伤识别[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肖小文;小波能量法损伤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茂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谭珂;斜拉桥结构施工状态下连续小波变换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1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11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