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寒冷地区 + 办公建筑 ; 参考:《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建筑能耗的逐年增加上。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各国对能源保护的意识也被逐渐唤醒,开始关注建筑能耗问题。被动式建筑起源于德国,以最大程度减小热损失为核心,通过运用建筑规划与单体设计两个层次的被动式设计策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的。被动式建筑也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显著的节能效果,引起全球建筑界的关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被动式办公建筑设计原则。首先从建筑能耗与节能的角度切入研究点,结合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及现况,,说明此项研究的意义;然后通过分析我国的节能法规、已有的被动式建筑实例,对比我国和德国的节能规范,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想被动式办公建筑模型;进而分析寒冷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分别从规划选址、建筑形态、平面布局、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的运用等方面分析案例,归纳总结;通过整体的分析、论证,最终得出符合国情的寒冷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设计方法。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控制的优化,被动式建筑将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我国节能建筑的主要形式。本文充实了我国被动式建筑理论研究,对于未来我国寒冷地区设计被动式办公建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comfort is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is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year by year. The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ns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been awakened gradually, an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Passive architecture originated in Germany, with the core of minimizing heat loss, by using the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of building planning and single design,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improving indoor comfort can be achieved. Passive building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wide applicability and remarkable energy-saving effect, but 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China.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assive office buil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research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assive building,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energy-sa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existing passive building examples. Compar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codes of our country and Germany, exploring the ideal passive office building model, and then analyzing the special climatic conditions in cold region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lanning location, building form, plane layout, enclosure structure,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equipment use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cases, summarized; through the overall analysis, argumentation, finally come to the cold area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passive offic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optimization of cost control, passive buildings will gradually enter into people's lives and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s in China.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assive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passive office building in the cold area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外刊[J];建筑与文化;2004年08期
2 胡绍学,黄柯,宋海林,胡真;实践绿色生态办公建筑[J];建设科技;2004年Z1期
3 陈泳 ,朱小村 ,Pius Leuba;信息时代办公建筑设计的思考——以南京圆通广场为例[J];建筑学报;2005年05期
4 菅顺二;钱强;;新型办公建筑之构想:竹中工务店东京总店新办公大楼[J];建筑师;2006年03期
5 张蕾;孙巍巍;周国锋;;吸收 融合 再创造——长春近代办公建筑装饰语义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7年01期
6 夏海山;白潇潇;;“形式”与“功能”的绿色追随——由竹中工务店东京总部看日本办公建筑的生态转型[J];世界建筑;2007年07期
7 夏正伟;夏海山;;绿色办公建筑的模式语言——东京竹中工务店给出的诠释[J];中外建筑;2007年09期
8 姚建强;沈红斌;;低密度办公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7年09期
9 ;作为城市背景——办公建筑设计之辩[J];时代建筑;2007年06期
10 陈怡;秦洛峰;;生态型多层办公建筑设计——以通原办公绿园方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小清;李念平;周慧;倪吉;林爱麟;胡丽君;;长沙市区大型商业办公建筑能耗调查和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建平;张绍纲;李景色;任元会;;办公建筑的照明节能标准[A];海峡两岸第十一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4年
3 魏一然;王京;;小型办公建筑能耗特性的比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小鹏;李华伟;;探讨绿色办公建筑理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5 李剑东;王智超;袁涛;;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6 马波;杨柳;黎文安;;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荣煜;邹惠芬;;办公建筑通风方式概述[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8 邵宗义;陈红兵;刘江;;户式集中空调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解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9 郑爱武;;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常良;宋芳婷;魏庆們;;实测与模拟结合分析通风和房间温度设定对办公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照清;宋照清:办公建筑需要与文化同行[N];东方早报;2014年
2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秦皇岛市对既有办公建筑进行节能改造[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港城办公建筑实施“周身节能”改造[N];河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安领弟;新办公建筑显现新设计趋势[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胡绍学 宋海林 黄柯 胡真;办公建筑走向生态觉醒[N];中国建设报;2005年
6 唐沙;专家解读生态智能办公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7 袁小宜邋张炜 沈驰;新世纪办公建筑的绿色主张[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永利;秦皇岛让办公建筑“周身节能”[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付颖 侯季光;办公建筑的“绿色策略”[N];中华建筑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梁爽;办公建筑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汪任平;生态办公场所的活性建构体系[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雷;我国既有办公建筑可持续性改造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艳芬;建国初期办公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李文奇;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姚远;岭南办公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任磊;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05年
6 罗通;办公建筑的人文关怀[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扬;低容积率办公建筑设计原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江滨;引导使用者绿色行为的北京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伟;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冬;绿色办公建筑评估与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0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3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