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
本文选题:贫困空间 + 空间分布 ; 参考:《规划师》2015年S2期
【摘要】:文章以街道为基本单元,分析了北京户籍贫困人口和流动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呈现由内城向近郊区,进一步向远郊区县发展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土地、住房的价格导向,许多存在于二环、三环以内以本地贫困人口为主的聚居空间已经逐渐走向消亡;另一方面,以流动人口为主的城区边缘贫困空间也开始从原来的三环、四环逐步走向五环、六环及以外的区域。城市贫困空间的形成和存在具有必然性,纯粹的以消灭贫困空间为目的的城市政策,将导致城市优质空间的"绅士化"和贫困空间的"外迁"。
[Abstract]:Taking the street as the basic un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verty population registered in Beijing and the floating poverty pop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since the 1990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verty in Beijing has changed from the inner city to the suburbs. The trend of further development to the suburbs and counties.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price orientation of land and housing, many of them exist in the second Ring Road, and the living space within the third Ring Road,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local poor popul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extin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verty space on the edge of the urban area,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lso begins to move from the original three rings, the four rings to the five rings, the six rings and the other areas.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urban poverty space is inevitable. The pure urban policy aimed at eradicating poverty space will lead to the "gentrification" of urban high-quality space and the "emigration" of poverty space.
【作者单位】: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果;周江评;Amy K.Glasmeier;;美国城市贫困研究进展:政策分析和实证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2 王丽娟;;封闭经济模型中的城市贫困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3 北京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袁媛;许学强;;广州市城市贫困空间分布、演变和规划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5 戴云翔;;世界未来的城市空间[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海云;;迁徙政策、城市贫困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龚立新;解栋栋;;我国全面小康背景下城市贫困标准问题探讨[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茵;万广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贫困吗?[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总第23期)[C];2006年
4 罗竞哲;沈建桑;;解决小城镇贫困问题应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莉;城市贫困:发展隐忧与出路抉择[N];西安日报;2006年
2 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 宋圭武;城市贫困应引起重视[N];甘肃日报;2014年
3 记者 张向辉;切实改善城市贫困群众生活 着力破解居民衣食住行难题[N];渭南日报;2014年
4 之文;应对城市贫困挑战[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孙贤迅;消除城市贫困 全面实现小康[N];中国改革报;2004年
6 李实;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及其原因[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丽霞 李新涛;向城市贫困“宣战”[N];中国社会报;2002年
8 司选辉;关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贫困[N];中国信息报;2004年
9 ;不能忽视城市贫困[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张贵峰;“城市贫困”考验政府扶贫智慧[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暴向平;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空间与城市空间耦合格局及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4 赵琪;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朱莹;城市贫困人口动态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程胜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彩;社会性别视角下城市贫困单亲母亲的压力因应问题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2 张吉;基于失业治理视角的城市贫困缓解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童舒静;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及其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胡晓红;转型期西安市城市贫困空间分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屠国玺;城市特权—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视角[D];兰州大学;2006年
7 赵晟;试论城市贫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山西大学;2006年
8 唐芸霞;我国城市贫困与社会保障制度[D];武汉大学;2004年
9 吕陈;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特征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
10 谢飞;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1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