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受弯性能及承载力分析
本文选题:钢板-混凝土组合板 + 栓钉剪力连接件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12期
【摘要】:对9块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试件进行了单点和两点对称集中加载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板中栓钉间距、钢板厚度、混凝土板厚度和组合板几何尺寸等因素对组合板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对组合板试件的破坏形态、钢板与混凝土应变发展情况、裂缝发展情况及组合板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破坏形式主要有钢板剥离破坏、混合破坏、剪切破坏;在加载过程中,截面纵向应变沿组合板高度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栓钉间距、混凝土板厚对组合承载力影响较大,两者变化时对应的承载力最大增幅分别为45%和42%,而钢板厚度影响次之,承载力增幅最大为20%,组合板几何尺寸影响最小。推导了考虑交界面滑移效应的组合板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Abstract]:The static test of 9 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specimens under single point and two point symmetrical concentrated loading is carried out. The spacing of bolt and the thickness of steel plate in composite plate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concrete slab and the geometric size of composite slab on th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lab. The failure pattern, strain development of steel plate and concrete, crack development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plate we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forms of steel plate an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are mainly steel plate peeling failure, mixed failure and shear failure;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the longitudinal strain of sec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composite slab basically accords with the assumption of plane section, the spacing of bolt, The thickness of concrete slab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and the maximum increase of bearing capacity is 45% and 4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thickness of steel plate is the second, the maximum increase of bearing capacity is 20,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dimension of composite plate is the least.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composite plates considering the slip effect of interface is deriv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488)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SKLCRSM14KFB05)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悦;刘晶波;樊健生;聂鑫;;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0期
2 聂建国;陶慕轩;樊键生;赵洁;张晓光;田春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3 吴丽丽;聂建国;;四边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板的弹性局部剪切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4 赵洁;聂建国;;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4期
5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5期
6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抗弯加固中滑移分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7 聂建国,田春雨,何萌;混凝土叠合加固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4年03期
8 聂建国,沈聚敏;滑移效应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强度的影响及其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9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林伟,王文辉;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剪力连接件实际承载力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2期
10 聂建国,沈聚敏,余志武;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折减刚度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兰影;王志军;刘界鹏;;蝶撑桁架梁跨中挠度的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6年05期
2 陈一馨;吕彭民;宋绪丁;;钢-混组合梁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年05期
3 杨骁;李晓伟;汪德江;;界面掀起和轴力对组合梁动力弯曲特性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6年08期
4 胡俊;曾一峰;贾俊峰;;叠合梁斜拉桥混凝土桥面板滞后浇筑湿接缝的工序研究[J];铁道建筑;2016年04期
5 苌浩;;旧桥加固中新旧桥衔接问题分析[J];交通世界;2016年02期
6 吴丽丽;王芮;张栋栋;姜宇鹏;;简支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建筑科学;2016年03期
7 张建伟;刘方方;卡卓乍;曹万林;;钢-压型钢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8 刘占莹;张云龙;王静;;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特性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年12期
9 张书兵;王景全;李明;颜晓伟;;考虑界面滑移效应的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修正折减刚度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10 张有佳;李小军;;基于钢板弹性屈曲理论的组合墙轴压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凡民;聂建国;樊健生;;高轴压比下中高剪跨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2 聂建国;陶慕轩;樊健生;卜凡民;胡红松;马晓伟;李盛勇;刘付钧;;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新进展[J];建筑结构;2011年12期
3 聂建国;卜凡民;樊健生;;低剪跨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4 杨勇;祝刚;周丕健;聂建国;谢标云;;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5 聂建国;张晓光;樊健生;杜国平;杜小平;曾德云;;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宽旧桥的实测与理论分析[J];桥梁建设;2009年05期
6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7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5期
8 聂建国;赵洁;;钢板-混凝土组合抗弯加固中滑移分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9 聂建国;左莹;樊健生;;按部分剪力连接计算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承载力的简化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10 聂建国;赵洁;唐亮;;钢板-混凝土组合在钢筋混凝土梁加固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军,孙冰,杨晓锋,秦至谦,张志恒,周绍清;新型组合板的实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聂建国;李法雄;;钢—混凝土组合板单向受压稳定性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6期
3 韦庆白;;钢竹组合板抗弯承载能力的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2010年S1期
4 杨勇;曾苏生;聂建国;周现伟;霍旭东;;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1期
5 ;采用通用有限元法分析组合板的剪切机理[J];钢结构;2011年10期
6 史晓宇;陈世鸣;裘子豪;;组合板剪切-粘结机理及承载能力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收缩对混凝土组合板长期应力与变形的影响[J];钢结构;2012年06期
8 杨勇;李慧静;薛建阳;;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12期
9 严正庭;钢与混凝土组合板的极限状态设计[J];工业建筑;1987年06期
10 吴凯华;王永喜;;钢板夹芯砼组合板试验方案的正交法设计[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冬;张毅刚;翟立国;;新型组合板及其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夏志成;徐飞;王永喜;;钢板夹芯混凝土组合板垂直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韦灼彬;张小鹏;王铁成;赵领志;李增志;;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毛小勇;张耀春;;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铁成;韦灼彬;张小鹏;赵领志;李增志;;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非线性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铁成;赵程;张小鹏;韦灼彬;;滑移对钢—混凝土组合板挠度影响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勇;杜明珠;聂建国;曹颖丽;;闭口型压型钢板-砼组合板动力特性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铁成;赵领志;韦灼彬;;钢板型钢-混凝土组合板受力性能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铁成;韦灼彬;张小鹏;赵程;李增志;;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变形计算[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余敏;查晓雄;阳松;桂隽;;金属面聚氨酯、挤塑组合板剪力分配系数的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西 粟维琼 汪梅;TL9319组合收音板的试用与改造[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特性分析与加劲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荷载分布宽度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张小鹏;SRC组合板试验研究和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韦灼彬;钢筋混凝土桩基梁板码头爆炸毁伤及抢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彩霞;型钢—意杨胶合板组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赵伟;组合板房的热环境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3 阮航;钢板夹心混凝土组合板试验研究与徐变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赵领志;钢板型钢—混凝土组合板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李慧静;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孙冰;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板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南华大学;2005年
7 曾苏生;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组合板静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程;型钢—混凝土组合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杨倩;预应力钢板夹心混凝土组合板受力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赵建华;钢—木组合楼板舒适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7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