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不同胶结尺寸的粒间胶结强度统一表达式

发布时间:2018-06-15 19:45

  本文选题:颗粒材料 + 胶结尺寸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09期


【摘要】:为研究胶结物的尺寸,即胶结宽度、胶结厚度,对粒间胶结物力学特性的综合影响,在分析已完成的不同胶结宽度和厚度微观胶结模型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胶结尺寸的胶结强度统一表达式。结果表明:不同胶结尺寸试样的峰值压缩和峰值拉伸荷载均与端部约束因子?和高宽比例因子?相关;不同胶结尺寸试样的抗剪和抗扭能力可以使用统一的表达形式,即拟合剪切系数和抗转动系数来表征;在三维峰值荷载空间中,不同胶结尺寸下胶结试样荷载包线均呈开口空心椭球状,随着胶结宽度的增大,试样峰值荷载增大,且增大趋势明显;随着胶结厚度的增大,试样峰值荷载减小,而当胶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减小趋势不明显。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the size of binder, that is, cementing width, cementing thicknes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tergranular cement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tests of different cementing widths and microcosmic thicknesses, A unified expression of bond strength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the bond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loads of th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cementing sizes are related to the end constraint factors. And the aspect factor? Correlation; the shear and torsional resistance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cementing sizes can be expressed in a uniform form, i.e. fitting shear coefficient and rotation coefficient. The load envelope lines of the cemented specimens are all open hollow ellipsoid under different cementation siz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onding width, the peak load of the specimens increases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obvious, and the peak load of the specimen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ementation thickness. However, when the cementation thickness reaches a certain degree, the decreasing trend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5102593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No.2011CB013504,No.2014CB046901) 长江团队(No.IRT1029)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雅萍;蒋明镜;陈贺;;变胶结厚度下胶结颗粒微观模型的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叶昆荣;崔可锐;;安徽膨胀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工程性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3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4 张培森;施建勇;;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陈辉;刘明振;宋战平;;重塑及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周雅萍;蒋明镜;陈贺;;变胶结厚度下胶结颗粒微观模型的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9 王建省,宁建国;冻土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及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金旭;赵成刚;;非饱和原状土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强;秦四清;杨继红;李曼;;应变软化介质本构方程的参数求解[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恒;;深基坑支护工程现状及优化设计的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材料结构全状态函数本构关系模型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10 蒋明镜;沈珠江;严丽雪;;人工制备结构性粘土性质研究[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5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玉琴;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裴利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洪林;海南某红土强度变形及结构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代凌辉;二塘沟水库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力与变形计算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6 崔向美;利用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动力特性并初步探讨其结构损伤[D];长安大学;2011年

7 戴少平;考虑交通荷载的运营期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艳群;考虑渗流影响的花岗岩残积土的非饱和工程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伊小娟;大型水电站坝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邓东生;含瓦斯煤扩容状态力学行为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党进谦;蒋仓兰;吉中亮;;剪切速率对结构性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陈辉;刘明振;宋战平;;重塑及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周雅萍;蒋明镜;陈贺;;变胶结厚度下胶结颗粒微观模型的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4 杨圣奇,徐卫亚,韦立德,苏承东;单轴压缩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与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圣奇,徐卫亚;不同围压下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7 王卓琳;顾祥林;林峰;;水泥砂浆复合受力破坏准则的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4期

8 尤明庆,华安增;岩样单轴压缩的尺度效应和矿柱支承性能[J];煤炭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姬凤玲;淤泥泡沫塑料颗粒轻质混合土力学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庞晓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变形与稳定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昌炳,陈琼,刘少军,王远发;土中胶结强度的微观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振杰;胶结界面的微观结构与界面胶结强度强化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佳;表面粗糙化处理套管胶结强度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李晗;粘砂套管水泥胶结强度计算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3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23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