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孔隙率下含湿加气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
本文选题:加气混凝土 + 有效导热系数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为研究含湿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保温性能,采用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量不同孔隙率下含湿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分析结果表明: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适用于含湿建筑材料导热性能的测试.含湿加气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提高呈现单调增长的趋势,其增长曲线在质量含水率为15%时出现明显的拐点.当质量含水率约为25%时,含湿加气有效导热系数较干燥试样增大了近一倍;而当质量含水率高达100%时,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约为干燥试样的4倍.在相同含水率下,加气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随孔隙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根据测量数据,总结得到加气混凝土有效导热系数关于孔隙率和质量含水率的预测公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wet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hot disk thermal constant analyzer based on transient plane heat sourc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wet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hot disk thermal constant analyzer are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oisture.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umidified aerated concrete increases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growth curve has obvious inflection point when the mass moisture content is 15. When the mass moisture content is about 25,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wet aeration is nearly twice as much as that of the dry sample, while when the mass moisture content is up to 100,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ncrete is about 4 times that of the dry sample.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tent,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erated concre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he prediction formulas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erated concrete on porosity and mass moisture content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82)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开放课题(201301302)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亚才,范利武,俞自涛,黄君丽,田甜,方梦祥,岑可法;木材微结构对其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2 于明志;隋晓凤;彭晓峰;;堆积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测试实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明志;陈汉翠;胡爱娟;田猛山;郭庆亮;;水分含量对颗粒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影响及机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2 彭军芝;;蒸压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5期
3 朱小平;陈国华;;工业大麻秆芯材料的吸温和散温性能[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刘玲;赵敏;张世星;白俊;;不同受热温度下炭化红松表面微观形貌和成分分析[J];火灾科学;2008年03期
5 许洁;;木材炭化痕迹检验方法及其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6 韩望;张桂兰;安珍;富艳春;;沙柳纤维/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宏伟;荣航;;流热耦合作用下组合岩体等效导热系数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10期
8 林慧;堵劲松;李斌;朱文魁;杨得强;;基于TPS法的烟叶热物性测试及其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9 林丽娟;缪正坤;缪策;王智勇;张毅;;利用冶炼钢渣配制蓄热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4年07期
10 张磊;冯燕珊;孟庆林;张玉;;建筑多孔饰面砖蒸发降温的风洞实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振;苏宇峰;张蕾;杨正宏;;陶粒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孙诗兵;樊继业;牛寅平;田英良;;泡沫水泥等温吸湿吸水特性[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玉凤;多孔介质对太阳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彭军芝;蒸压加气混凝土中孔的形成、特征及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立昌;针叶材构造数字模拟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热传导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王强;基于保护平面热源法的隔热材料热物性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淑娟;温度骤变下绿化林木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启坤;木材微结构有限元建模及力—热性能计算[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望;沙柳纤维/聚丙烯(PP)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华;光纤Bragg光栅热导温敏的传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范利武;木材导热系数的分形与神经网络模型[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蕊;杨木和稻草微米纤维素制备与表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吴正华;陶瓷微球填充型热障涂层的隔热分析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陆蔚怡;椅凳类家具温冷感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董丽君;弧状竹片展平中相关的热学及力学特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刘学义;燃煤烟气脱硝结构化催化剂与反应器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0 陈汉翠;孔隙尺度物理过程对含湿多孔介质宏观传递特性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补宣,王仁;含湿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3年02期
2 朱国平;刘晓东;罗太安;;含水率和添加剂对膨润土导热性能影响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黄犊子;樊栓狮;;采用HOTDISK测量材料热导率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3年S1期
4 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沙土孔隙内水分形态及分布[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芝;木材热物性测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丑纯洁;刘金印;;也谈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 ;利用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J];建筑结构;1973年10期
3 ;世界各国加气混凝土产量[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3年03期
4 ;生产与使用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技术经济效果[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4年01期
5 ;波兰加气混凝土生产情况[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5年02期
6 ;机械充气法生产加气混凝土研究[J];建筑技术;1976年08期
7 ;瑞典加气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经验[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7年03期
8 ;无筋加气混凝土复合薄板[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7年04期
9 吴承恩;剖析国外加气混凝土科研动向[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8年01期
10 ;唐山加气混凝土厂正在迅速建设中[J];硅酸盐建筑制品;197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慧鹏;赵燕璞;;加气混凝土砌体墙面开裂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2 谢才高;;加气混凝土的产品质量保证与节能新工艺初探[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陶有生;;进一步发挥加气混凝土制品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4 徐志辉;韦江雄;李方贤;高品海;陈阳;余其俊;;陶瓷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郭振东;;加气混凝土砌体外墙渗漏原因及防渗对策[A];第四届工程质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肖群芳;蔡鲁宏;;加气混凝土在外墙外保温体系中的应用[A];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研究[C];2010年
7 江小平;常鑫;;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动力学试验与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陈国银;赵琴;;加气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9 府坤荣;;提高加气混凝土行业综合水平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10 郑力;陈香利;;加气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文;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第27次年会在南昌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姜勇;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蓬勃发展的加气混凝土工业[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发展中的加气混凝土工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杨鹏 蒙华 王劲文 杨熙;衡阳加气混凝土重复建设当警惕[N];中国建材报;2012年
6 驻湖南记者杨鹏 通讯员 杨慧君;湖南整治加气混凝土行业乱象[N];中国建材报;2012年
7 涛生;专家呼吁:加气混凝土不该受冷落[N];中国建设报;2004年
8 上海爱迪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余春冠;加气混凝土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与预防[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程安宁;大力发展加气混凝土单一节能墙材保温体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李念文;金隅节能建材——加气混凝土造福农民[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应姗姗;加气混凝土的纳米碳酸钙改性及高铝质加气混凝土的制备[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芬;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岳涛;免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开发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邢振影;脱硫渣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国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娄宇;粉煤灰承重加气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樊峻;高性能低密度加气混凝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孙懿t,
本文编号:2044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4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