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等应变率下不同含水率砂样剪切带观测

发布时间:2018-06-22 05:18

  本文选题:砂样 + 含水率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03期


【摘要】:在压缩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加载速率为5 mm/min),针对不同含水率(12.7%~16.5%)砂样,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开展了最大剪切应变场的观测研究,获取了子区尺寸对砂样不同位置最大剪切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砂样含水率的增加,变形更加均匀,最大剪切应变高值区分布变得宽广,反映了剪切带的数目增加,微裂纹出现之前的最大剪切应变提高;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在应变高值区,最大剪切应变以非线性方式迅速增加,但在应变低值区,一般以线性方式增加。当剪切带出现以后,特别是在变形后期,子区尺寸对最大剪切应变有明显的影响。最大剪切应变随子区尺寸变化的演变规律与子区所处位置密切相关。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loading (loading rate is 5 mm/mi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field is observed and studied by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san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12.7% or 16.5%). The influence of sub-area size o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and samples is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of sand sample, the deformation becomes more unifor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 value region of maximum shear strain becomes wider, which reflects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hear bands and the increase of maximum shear strai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microcrack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ngitudinal strai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increases rapidly in the high value region of strain, but in the low value region of strain, it generally increases linearly. When the shear band appears, especially in the later stage of deformation, the subzone siz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with the size of the sub-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ub-reg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力学研究所;
【基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No.LED2014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4122) 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No.20132121110006)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承林;煤壁突出孔洞的形成机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2 尹光志;赵洪宝;许江;王维忠;;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3 宋义敏;马少鹏;杨小彬;王显;;岩石变形破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张洪武,张新伟;基于广义塑性本构模型的饱和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5 黄茂松,钱建固,吴世明;饱和土体应变局部化的复合体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6 徐连民,王兴然;用有限变形理论研究黏性土试样中变形的局部化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李元海;靖洪文;朱合华;马险峰;;数字照相量测在砂土地基离心试验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8 蔡正银;;砂土的渐进破坏及其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9 甄文战;孙德安;段博;;不同应力路径下超固结黏土试样变形局部化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10 陈立文;孙德安;;不同应力路径下水土耦合超固结黏土分叉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王克峰;汤晓波;邵国建;;非均质岩体压缩破坏的数字图像相关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尹光志;李晓泉;蒋长宝;李高帅;蔡波;;石门揭煤过程中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模拟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赵之瑾;徐连民;祁德庆;;面板堆石坝变形计算的一种新型数值方法[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5年06期

4 李铁,蔡美峰,张少泉,李大成;我国的采矿诱发地震[J];东北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5 李铁,蔡美峰,孙丽娟,左艳,冀林旺;强矿震地球物理过程及短临阶段预测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6 王维忠;陶云奇;许江;彭守建;;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李晓泉;尹光志;蔡波;蒋长宝;李高帅;;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模拟试验及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黄茂松,钱建固;平面应变条件下饱和土体分叉后的力学性状[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9 李坤;由长福;祁海鹰;;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数学模型的建立[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10 侯世伟;路德春;杜修力;;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剪切带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洪武;;渗流作用下饱和多孔材料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研究工作的现状与若干进展[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洪武;;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3 钱建固;黄茂松;;土体应变局部化理论与分叉后的力学性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徐连民;祁德庆;;超固结黏性土中的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元海;彭辉;靖洪文;;数字照相量测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连民;金伟;吴海林;胡永胜;姜媛媛;;两河口心墙堆石坝的堆石体本构特性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袁瑞甫;李化敏;;煤体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周海林;振动注浆中的砂土液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张东明;岩石变形局部化及失稳破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赵少飞;复合加载条件下海洋地基承载力特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任青阳;膨胀土和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世良;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赵冰;岩土介质应变局部化问题的广义塑性梯度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开富;若干土工问题工程性状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辉;水力挤出防突机理及注水参数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2 宁加星;砂土应变局部化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陆漆;不同荷载水平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侯佳琳;介质破坏的梯度损伤理论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6 刘继国;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钟邑桅;上海软粘土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邵玉娴;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土体细观结构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戴伟;上海粘性土应变局部化性状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陈德文;锚固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颗粒流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捷,姚孝新,陈楻;岩石变形局部化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6期

2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扩容角对圆形巷道岩爆过程的影响[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2期

3 宋二祥;软化材料有限元分析的一种非局部方法[J];工程力学;1995年04期

4 曾亚武;黎玲;熊俊;曹源;;基于塑性体积应变的梯度塑性理论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8期

5 王学滨;杜亚志;潘一山;张春野;;基于DIC粗-细搜索方法的单向压缩砂样的侧向变形观测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6 樊玮;粒子群优化方法及其实现[J];航空计算技术;2004年03期

7 汪永生;李均利;;质心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03期

8 杜亚志;王学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整像素数字图像相关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06期

9 李锡夔,S.Cescoto;梯度塑性的有限元分析及应变局部化模拟[J];力学学报;1996年05期

10 邓全封,栾永祥,王佑安;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J];煤矿安全;198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Weijermars;赵勇;;脆-韧剪切带的剪应变计算[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4期

2 罗纲元;湘中龙山地区发现新的含金剪切带[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1期

3 张亚雄;金矿与剪切带[J];矿产与地质;1990年01期

4 雷世和;;河北井陉福庆寺剪切带构造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5 Rutter,E.H.;高嘉瑞;;变形机制在剪切带流动作用定位中的作用[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6 Gapais.D;Cobbold;刘正宏;;在滑移和剪切系统内运动学[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7 I.A.Osmani;孙吉全;;安大略省苏必利尔地区中南部和西北部区域性剪切带的识别及其经济意义[J];地质科学译丛;1991年04期

8 陈文寄,TM哈里森,OM洛弗拉;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热年代学研究——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实例[J];地震地质;1992年02期

9 Jeong Hwan Kim;Weon Seo Kee;金伯录;;韩国和顺煤田淳昌剪切带的构造特征[J];世界地质;1993年03期

10 刘如琦;戴立军;商木元;王铁军;汪振斌;崔武军;关康;;辽东的主要剪切带及其金矿化特征[J];地质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天堂;龚志伟;;土体剪切带演化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康继武;;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以及它们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意义[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4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张义同;齐德tD;杜如虚;任述光;;基于颗粒流模型和两相平衡的砂土剪切带预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军文;;哀牢山韧性平移剪切带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8 王泽利;王志华;王为湖;刘继权;洪德成;庄立建;张振山;;胶西北河东金矿床剪切带控矿机制分析[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居里;王守敬;;含金剪切带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以新疆天格尔金矿带为例[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翼飞;;云南东川昆阳群中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简介[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明涛;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4 董汉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2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3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刘会彬;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7年

5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郭源;桩—土接触面力学性质的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1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51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