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0a中国地区冻土面积分布变化
本文选题:CMIP + 中国冻土 ; 参考:《冰川冻土》2014年01期
【摘要】:在检验CMIP3模式比较计划中模式在中国地区的温度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模拟效果相对较好的HadCM3、EACHE5模拟结果,采用Kudryavtsev方法,应用数字化土壤和植被资料,借助ArcGIS,对未来50 a中国地区在A2情景下的冻土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A2情景下,未来50 a中国地区的冻土呈现出退缩趋势,在2050年,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之间、冈底斯山地区出现退化,中国的冻土面积较2006年减少约10.7%.
[Abstract]:Based on the test of temperature simulation effect of CMIP3 model in China, HadCM3AEACHE5 simulation result is selected, and Kudryavtsev method is used to use digital soil and vegetation data. With the aid of ArcGISs, the spatial variation trend of frozen soil in China under A2 scenario in the next 50 years i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A2 scenario, the frozen soil in China will shrink in the next 50 years, and in 2050, the permafrost will degenerate between the Bayankala and Tanggula mountain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s frozen soil area is about 10.7% less than in 2006.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A018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61)资助
【分类号】:P64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2 童长江,吴青柏;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3 南卓铜,李述训,刘永智;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4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青藏高原土壤冻结始日和终日的年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5 南卓铜;李述训;程国栋;黄培培;;地面冻结数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6 张中琼;吴青柏;;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7 杜军;建军;洪健昌;路红亚;陈定梅;;1961—2010年西藏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8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9 王澄海,董文杰,韦志刚;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年际变化的异常特征[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10 王澄海;靳双龙;吴忠元;崔洋;;估算冻结(融化)深度方法的比较及在中国地区的修正和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祥良;张金同;郗兴文;耿勃;王建全;商玉荣;;临清季节性冻土变化规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刘新龙;符敏;付强;;西部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规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3 王绍令,赵新民;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4 王根绪,程国栋,刘光秀,徐中民;论冰缘寒区景观生态与景观演变过程的墓本特征[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5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6 吴青柏,朱元林,施斌;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7 冯文杰,李东庆,马巍,张鲁新;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8 沈永平,王根绪,吴青柏,刘时银;长江-黄河源区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变化[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9 南卓铜,李新,李述训;“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体系架构设计[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10 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J];冰川冻土;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牛富俊;吴青柏;赖远明;孙志忠;冯文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及铁路路基工程热稳定性[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静;盛煜;吴吉春;张波;叶柏生;王杰;张秀敏;秦翔;;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山地多年冻土分布模拟与地温分带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博;李建平;;中国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王兰民;马巍;陈正汉;凌贤长;姚仰平;栾茂田;缪林昌;唐晓武;;特殊土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张中琼;吴青柏;张泽;侯彦东;;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温变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白炜;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3 邓林;地下水补给历史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长安大学;2011年
4 余莲;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陈多福;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7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潘卫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9 江亦元;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周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乐银;应用InSAR时序分析方法监测断层活动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昊;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秦璐;艾比湖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
本文编号:2055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5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