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一维静载及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矽卡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08:58

  本文选题:循环冲击 + 变形特征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摘要】:利用改进的基于SHPB装置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对取自冬瓜山铜矿井下900 m深处的矽卡岩岩样进行一维静载及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的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维静载与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岩石具有疲劳损伤特性;预加载轴压不同,变形特征也不同,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回弹、不回弹2种特性;随着循环冲击数增加,动态峰值应力及定义的动态变形模量减小,动态峰值应变却增大;累计冲击数与轴压呈一元二阶多项式关系;同时还表明"岩爆"的发生是动力扰动诱发岩石内部弹性能突然释放的结果;预加轴压影响岩石出现拉伸破坏或剪切破坏的效果,也影响岩石破坏块度及在动态扰动情况下发生的"岩爆"概率。
[Abstract]:An improved rock dynamic and static loading test system based on SHPB was used to test skarn rock samples taken from 900 m deep underground of Dongguashan Copper Min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static load and cyclic impa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one-dimensional static load and cyclic impact, the rock has fatigu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rock is springback but not springback, 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preloading axial compres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ic impact number, the dynamic peak stress and the defined dynamic deformation modulus decrease, but the dynamic peak strain increase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is the result of sudden release of elastic energy in rock induced by dynamic disturbance, and the effect of tensile failure or shear failure of rock is affected by preloading axial compression. It also affects rock fragment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rock burst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732004) 中南大学学位论文创新项目(2011ssxt270)~~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宇军,李夕兵,赵国彦;受静载荷作用的岩石动态断裂的突变模型[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2 金解放;钟海兵;吴越;郭钟群;周学进;;静载荷与循环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变量定义方法的选择[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3 左宇军,李夕兵,马春德,张义平,王卫华;动静组合载荷作用下岩石失稳破坏的突变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4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5 李夕兵;周子龙;王卫华;;运用有限元和神经网络为SHPB装置构造理想冲头[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6 李夕兵;左宇军;马春德;;中应变率下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的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7 李夕兵;周子龙;叶州元;马春德;赵伏军;左宇军;洪亮;;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8 李夕兵;宫凤强;高科;尹土兵;;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冲击破坏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宫凤强;李夕兵;刘希灵;;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10 宫凤强;李夕兵;刘希灵;;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试验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栋梁;三维动静组合载荷下高应力岩体动力特性及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俊;程桦;王璨;;节理裂隙发育围岩对立井井壁受力的影响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邱道宏;陈剑平;张秉鹤;肖云华;;深埋长大公路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赖小彬;徐小敏;张伯虎;卢萍;;某矿山巷道交岔口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徐营;张子新;蒋金泉;;深井围岩破坏机理与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5 王方汉;曹维勤;张文如;张伯虎;徐小敏;;南京栖霞山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高富强;高新峰;康红普;;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响应FLAC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7 张明建;郜进海;王大顺;;“三软”煤巷围岩移动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张清照;沈明荣;张龙波;;结构面在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9 李宏杰;;曲江矿运输大巷变形机制分析与支护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刘军忠;张磊;;围压作用下岩石冲击破坏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一山;吕祥锋;李忠华;;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吸能支护研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陈得信;曹思远;陈仲杰;;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分析[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春春;左宇军;朱德康;;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数值试验[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富强;杨军;;围压岩石动载特性试验研究的新方法[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5 高富强;杨军;张华;;不同载荷形式下石灰岩冲击特性的比较和讨论[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范建设;苏灏扬;;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吸能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李夕兵;宫凤强;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岩石类材料SHPB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何满潮;陶志刚;张斌;;罗山矿区滑坡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单治钢;严鹏;;深部岩体开挖瞬态卸荷诱发岩爆机理初探[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卫建军;;华亭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伟;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戚增坤;突变控制机制及其在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杨艳国;寺河矿煤巷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荣;一种PBX炸药试样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开滦矿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伟;基于矿井自动监测与组态软件的瓦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超明;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季惠龙;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伟;高地应力巷道卸压爆破机理及参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刚;矿山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变动过程及矿柱回收时可能发生的力学失稳模式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邓环宇;悬空采场底板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杨清波;深井矿山盘区隔离矿柱回采方案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世清,谢里阳;金属疲劳断裂过程中的尖点突变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2 许江;李树春;唐晓军;陶云奇;杨红伟;;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疲劳损伤演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东兆星,单仁亮;岩石在动载作用下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J];爆破器材;2000年01期

4 章根德;岩石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响应[J];爆炸与冲击;1982年02期

5 朱瑞赓 ,吴绵拔;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花岗岩的破坏判据[J];爆炸与冲击;1984年01期

6 田兰桥 ,白以龙;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的一个数据处理系统[J];爆炸与冲击;1986年01期

7 唐志平 ,王礼立;SHPB实验的电脑化数据处理系统[J];爆炸与冲击;1986年04期

8 楼沩涛;花岗岩体中应力波传播计算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1989年03期

9 周风华,王札立,胡时胜;有机玻璃在高应变率下的损伤型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J];爆炸与冲击;1992年04期

10 王林,于亚伦;三轴SHPB冲击作用下岩石破坏机理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满潮;;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现状及其展望[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刁心宏;房柱式采矿地压动态控制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2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胡柳青;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断裂过程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周子龙;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与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叶洲元;动力扰动下高应力岩石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春德;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崔栋梁;三维动静组合载荷下高应力岩体动力特性及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北海;;馆桩高应变与静载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科技资讯;2007年08期

2 王雍;;某桥梁结构的静载理论分析及检测试验[J];今日科苑;2008年04期

3 胡智仁;;浅谈大桥变形监测的工作思路[J];江西测绘;2007年04期

4 刘胜利;;15hao静载在桥梁板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3期

5 刘燕;彭建设;袁玉全;;面内静载下非线性弹性板的振动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育松;;浅析客运专线箱梁静载试验加载数据的计算[J];科技风;2009年24期

7 姜封国;王振清;白丽丽;王玉立;;静载和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杨科之,杨秀敏,王年桥;内爆荷载作用下结构等效静载计算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杨甲晖;史杰;;高速公路桥梁单梁静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10 朱尚清;;桥梁静载挠度自动测试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包淼;;基于DASP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桥梁动静载测试[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2 黄子云;程林;;铁路工程结构钢筋混凝土材料静载强度的调查和统计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肖文;曾洁;;大吨位静载试桩反力系统设计[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吴文清;叶见曙;蒋正国;李宏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静载力学试验[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黄勇;沈义文;陈正华;刘勇;;一种新型的张拉油泵—高精度静载伺服同步张拉控制设备[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邵建立;何安民;秦承森;王裴;;一维应变静载和动载下单晶铁结构转变的微观模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王良东;;混合型斜拉桥静载索力优化方法[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张宇辉;张献民;;飞机滑行道桥健康状况动静载力学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红霞;预应力桥梁动静载实验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萨成熙;桩的竖向抗压静载检测系统开发[D];中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3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73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