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震害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边坡工程 + 低周往复荷载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以地震灾区的震害斜坡为原型搭建锚固工程模型,采用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方法,研究预应力锚索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震害特征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最先发生破坏且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位于模型最上排的锚索,其破坏形式以锚索体自由段根部拉断和外锚头脱落为主,未出现内锚固段黏结力和握裹力失效现象;锚索体应变显著变化的部位集中在锚固段,一处靠近锚固段底部,另一处靠近滑面位置,且尤以靠近滑面处的应变较大;往复荷载比单一的水平推力对锚索的变形影响更大,更容易导致材料的破坏。该成果对地震灾区预应力锚索的健康诊断与震害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Anchorage engineering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damaged slopes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The seism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mation law of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s under reciprocating load were studied by using low-cycle reciprocating load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reciprocating load, the first and most serious damage of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is the cable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model. The main failure forms are the root break of the free section of the anchor body and the fall off of the external anchor head. There is no failure of bonding force and holding force in the internal anchoring section, the strain of anchor cable bod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Anchorage section, one is near the bottom of the Anchorage section, the other is near the slippery surface, and the strain near the sliding surface is larger. Reciprocating load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of anchor cable than single horizontal thrust, and it can easily lead to material failure. This resul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health diagnosis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of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in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733202)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12B03)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11Z019)
【分类号】:TU435;P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2 陆遐龄;岩石高边坡爆破开挖对锚固设施的影响[J];爆破;2000年S1期
3 黄炜;马国臣;张程华;张奇;;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生态复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3期
4 汪鹏程;朱大勇;许强;;强震作用下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及不同加固方式的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5 赵大伟,石永久,陈宏;低周往复荷载下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9期
6 陈安敏,顾金才,沈俊,曹金刚;预应力锚索的长度与预应力值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7 苏华友,张继春;紫坪铺进水口高陡边坡锚索抗爆破振动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杨苏杭;梁斌;顾金才;沈俊;陈安敏;;锚固洞室抗爆模型试验锚索预应力变化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9 许明;唐树名;李强;李军;;单锚及群锚失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罗红明;唐辉明;胡斌;余小马;;考虑地震力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志;苏军;;箱型柱钢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李开文;李岩;;云南泸水一中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赵宝友;马震岳;梁冰;徐伟;许新勇;;水电站地下厂房大型岩体洞室的抗爆性能[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4 崔万玺;;试论刚体极限平衡法中地震力的确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5 王浩;陈峰;柳墩利;吴振祥;廖小平;刘庆元;;动荷载作用下边坡锚固系统合理设计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罗朝专;;刚架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设计综述[J];福建建材;2010年04期
7 任红卓;郭文静;;边坡地梁锚索加固中的锚固角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8 夏元友;张亮亮;顾金才;;预应力锚索抗爆洞室加固效果试验研究[J];工程爆破;2008年03期
9 王光勇;徐平;李桂林;;爆炸荷载作用下锚杆动载响应和加固机理数值分析[J];工程爆破;2008年04期
10 王章琼;周春梅;;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滑坡稳定性分析——以F_(25)断裂滑脱带内滑坡群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敏;高利才;王晓;邱桂林;刘江;宋彦琦;;两种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周健南;范华林;徐迎;赵军;;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拱形结构荷载的实用计算方法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舒兴平;胡习兵;向芳;丁国强;;钢框架半刚性连接性能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施龙杰;陈宏;;钢结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理素杰;王珊;白玉星;李婷婷;;高层钢框架新型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永久;熊俊;王元清;施刚;;多高层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新进展[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远;罗涛;钱若军;王建;;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涛;冯远;钱若军;王建;;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完海鹰;周涛;;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研究综述[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奥晓磊;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钢材对梁柱组合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综述[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周纪军;爆炸动载对近区锚杆支护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姚强岭;富水巷道顶板强度弱化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刘小丽;新型桩锚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王万祯;钢框架梁柱栓焊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建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新武;钢框架梁柱连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何思明;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玉;锚固岩土边坡支护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葛春林;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动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范雪;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半刚性节点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国平;钢结构梁柱弱轴半刚性连接的力学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红超;蜂窝式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朱时杰;那邦水电站右岸边坡变形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马良;带楼板的钢框架中钢梁拼接节点耗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8 宋志坚;强震条件下岩质路堑边坡与预应力锚索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中达;软岩深基坑爆破开挖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马玉梅;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监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大强,赖世骧,朱传云,卢文波;岩石高边坡爆破振动效应观测及分析[J];爆破;2000年S1期
2 孙杰,朱立新,王飞,岳小兵;爆炸荷载作用下浅埋结构内振动实验研究与计算[J];爆破;2003年04期
3 唐德高,毕佳,孙乃光,戴顺祥;常规武器爆炸作用下地震动的试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7年03期
4 周静海;王鹏里;孟宪宏;朱静雯;侯延泽;张志伟;;小剪跨比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5 曾祥勇,唐树名,邓安福;锚索加固边坡碎裂结构岩体模型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6 陈剑杰,孙钧,林俊德;深埋岩石洞室受爆炸应力波作用的破坏效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建;姚令侃;蒋良潍;;边坡岩石块体动力响应及锚固抗震效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8 康来迅,邹谨敞,,蒋荣发;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J];华南地震;1995年01期
9 叶海林;郑颖人;黄润秋;李安洪;杜修力;;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于翔,钱七虎,赵跃堂,郭志昆;地铁工程结构破坏的竖向地震力影响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朋明;盛欢;许为强;;预应力锚杆地震反应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俊杰;足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立红;刘天云;李庆斌;陈滔;;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动接触力方法[J];工程力学;2014年07期
2 胡晓斌;贺慧高;;往复荷载作用下自复位墙受力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11期
3 李运升;陈红鸟;;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往复荷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1期
4 孔亮;苏强;王燕昌;彭仁;;慢速往复荷载下砂土的细观力学与耗能机理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5 冯守中,闫澍旺,朱平;滩海软粘土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软化特性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1998年02期
6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亮;往复荷载作用下单桩P-Y曲线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徐力勇;往复荷载下大面积基础板的沉降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梁;往复荷载下薄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甲峰;长期往复荷载下分层地基基础板的沉降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1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0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