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非饱和土 + 含水量 ; 参考:《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对杭州地区典型的非饱和砂质粉土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固结快剪和固结不排水剪的直剪试验,探究了含水量和干密度这两个单一变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又通过控制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探究了基质吸力对该土样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以及干密度对基质吸力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不固结快剪试验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中的粘聚力都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先变大再变小。而内摩擦角都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固结快剪试验中含水量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要略大于固结不排水剪试验。(2)不固结快剪试验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中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是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固结快剪试验中,干密度对内摩擦角的影响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大。(3)三个不同的干密度下粘聚力都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先变大再减小,且剧烈变化主要出现在土水特征曲线的毛细水作用区。基质吸力都是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基质吸力越大,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越小。干密度越大,土样进气值越高,残余含水量越低,残余吸力越大。(4)总体来讲,含水量及干密度的变化对该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具有规律性的影响,同时基质吸力也对该砂质粉土的抗剪强度有明显的规律性的贡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unsaturated sandy silt in Hangzhou area is studied. Through the direct shear tests of unconsolidated fast shear and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shear, the effects of water content and dry density on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rix suction on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the effect of dry density on the matrix suc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y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test of controlling dry density.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hesion of the unconsolidated fast shear test and the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shear test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in unconsolidated fast shear test is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shear test. (2) the cohesive force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 density in the unconsolidated fast shear test and the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shear test. In the unconsolidated fast shear test, the effect of dry density on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3) the cohesion of three different dry densities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trix suction. The sharp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capillary water action area of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 suction of matrix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the greater the suction of matrix, the less the influence on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The higher the dry density, the higher the air intake value, the lower the residual water content and the greater the residual suction. (4)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ariation of water content and dry density has a regular effect on the shear strength index of the soil sam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matrix suction also has obvious regular contribution to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andy sil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4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5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4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秦小明;基于细观破损原理的结构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季李通;非饱和土强度与非线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9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0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