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布置阻尼器的现浇与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3 17:44
【摘要】:为研究安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的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试件抗震性能的差异,对这两种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两者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能力、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节点核心区钢筋应变和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改变了预制试件的受力模式,使其梁端塑性铰外移,减缓和控制了节点核心区裂缝开展,保护了节点;减震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塑性变形能力强,刚度和承载力退化曲线也较为平缓,提高节点抗震能力;预制试件抗震性能与现浇试件基本相同,实现了阻尼器改善预制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目标。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seismic behavior between cast-in-situ and precast concrete frame Liang Zhu composite specimens with sector lead-viscoelastic damping, low-cycle repeated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two Liang Zhu composite specimens, and their failure modes were compared and studied.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load-carrying capacity, displacement ductility, bearing capacity degradation, reinforcement strain and shear capacity in the core region of the j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n lead viscoelastic damper changes the force mode of the prefabricated specimen, causes the plastic hinge at the end of the beam to move outwards, slows down and controls the crack development in the core zone of the joint, protects the joint, and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ecimen is full,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is strong, the degradation curve of stiffness and bearing capacity is relatively gentle,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specimen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cast-in-place specimens, 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frame joints by damper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128) 广东省高等教育科技创新项目(2013KJCX0145)
【分类号】: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子康;周云;张季超;吴从晓;;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4期

2 朱琰洁;周云;邓雪松;吴从晓;;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年01期

3 宋玉普;王军;范国玺;程万鹏;;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带黏滞阻尼器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5 吴从晓;周云;徐昕;张超;邓雪松;;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4期

6 尹庆利;张东海;周云;;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减震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邓雪松;;带防屈曲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8 周云;徐昕;邹征敏;吴从晓;邓雪松;;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设计及数值仿真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9 李向民;高润东;许清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昕;周云;吴从晓;;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2 周德恒;李爱群;贾洪;王维;郭彤;潘志宏;;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Ⅰ)——节点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6期

3 陈奎庆;吴韬;何小雨;顾广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主体工程的分层流水组织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4年03期

4 马琳皓;;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5 吴从晓;张玉凤;张超;邓雪松;周云;;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年01期

6 何长全;段宗志;王素凤;;装配式PC结构建筑产业化的路径选择及发展措施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带黏滞阻尼器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8 赵刚;潘鹏;钱稼茹;林劲松;;黏弹性阻尼器大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9 王旭东;;结构振动控制中金属型阻尼器的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2年35期

10 李永靖;闫宣澎;张旭;邢洋;张晶;;煤矸石骨料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慎江;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张向冈;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及其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陆观宏;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及其组成的框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超;高抗侧加腋密肋复合墙体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昕;新型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性能及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李鹏;采用层间隔震的车辆段上盖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4 张臻;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拼装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朱琰洁;装有新型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的分析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张扬;防屈曲支撑作为可替换耗能元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7 杨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8 左安琪;预制装配式小部品异形柱结构建造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钱琴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及模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10 王梓懿;带拼接节点的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大根;王姝;任晓崧;吕西林;;消能减震加固措施在多层装配式框架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2 董挺峰;李振宝;周锡元;冯立峰;;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李振宝;董挺峰;闫维明;周锡元;;混合连接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周云,徐赵东,邓雪松;铅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1期

5 周云,邓雪松,徐赵东;铅粘弹性阻尼器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6 刘冰,周云,邓雪松,徐赵东;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7 赵斌,吕西林,刘丽珍;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8 范力;吕西林;赵斌;张继承;;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9 周云,刘季;新型耗能(阻尼)减震器的开发与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1期

10 庞瑞;梁书亭;朱筱俊;;RC框架结构中新型预制装配式楼盖面内变形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云;吴从晓;;灾后建筑加固耗能减震技术与方法[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亮;装配整体式叠合连续楼板足尺加载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7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8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9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10 李斌;;福建省镇(乡)村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调查(Ⅰ)[J];建筑结构;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8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0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40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