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桩基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24 15:38
【摘要】:动刚度是桩基动测分析中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动刚度的影响因素有着现实的工程意义。为了分析完整桩和缺陷桩单桩动刚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推导并求解了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考虑两个变截面桩的导纳响应解析解。利用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计算导纳共振频率值和动刚度值。同时,对513根相同型式桥桩进行机械阻抗法测试,并对其动刚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桩端支撑刚度和桩长对动刚度影响较大,端承桩动刚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纯摩擦桩情况与之相反。摩擦桩在桩长较长时其动刚度可能大于端承桩。(2)桩身缺陷体积改变量与动刚度变化成正相关。(3)动刚度对桩身缩颈缺陷敏感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判断桩身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Abstract]:Dynamic stiffness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dynamic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 It is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ynamic stiffnes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dynamic stiffness of intact pile and single pile with defec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admittance response of two pile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considered under vertical harmonic load is derived and solved. The model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calculating admittance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dynamic stiffness by using test data. At the same time, 513 bridge piles of the same type were tested by mechanical impedance method, and their dynamic stiffnes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ile end support stiffness and pile lengt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end bearing pil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length. When the pile length is longer,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friction pile may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end-bearing pile. (2) the volume change of pile body defec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ynamic stiffness change. (3) the dynamic stiffness is sensitive to the necking defect of pile body. To some extent, it can be used to judge the integrity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bod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金】: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No.2014RC033)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培毅,李忠献,顾晓鲁;低应变测桩承载力的理论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2期

2 强建科,雷林源,宁立波;缺陷端承桩稳态动测导纳响应的正演模拟[J];工程勘察;2003年06期

3 胡昌斌,王奎华,谢康和;考虑桩土耦合作用时弹性支承桩纵向振动特性分析及应用[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4 郑灿堂,王扬,许尚杰,刘胜杰;稳态机械阻抗法动测单桩承载力[J];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08期

5 王腾,王奎华,谢康和;变截面桩速度导纳的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6 刘东甲;不均匀土中多缺陷桩的轴向动力响应[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7 王奎华,谢康和,曾国熙;有限长桩受迫振动问题解析解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8 王奎华;桩材料阻尼对动测曲线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1998年04期

9 吴京荣;单桩导纳曲线拟合与小应变桩基无损检测[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5年01期

10 冯世进,陈云敏,刘明振;成层土中粘弹性桩纵向振动分析及工程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焕新;;基于Novak薄层法的部分埋入式单桩的扭转振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2 虞文锦;;变阻抗桩纵向振动的半解析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胡昌斌;黄晓明;;成层粘弹性土中桩土耦合纵向振动时域响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4 冯小娟;黄义;吴炳军;;饱和土中桩对瑞利波的动力响应[J];地震研究;2007年01期

5 高宇;;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若干方法比较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4期

6 尤吉;姚天曙;;应力波在粘弹性桩中的传播特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张涛;胡昌斌;;桩土相互作用时端承桩桩顶扭转复刚度特性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段军;刘东甲;程晓东;柯宅邦;;桩的一维纵向振动问题的交叉网格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卫星;陈安国;;低应变测桩的冲击脉冲及其谱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10 刘东甲,王建国;均匀土中有限长桩瞬态横向动力响应[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东甲;;桩土系统纵向振动理论及应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玲娜;姚吉海;李强;;成层土渗透性对桩竖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兴亮;熊传祥;王雪峰;;黏弹性桩纵向振动问题的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志;冲击荷载作用下桩的纵向和横向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1年

2 许进军;桩波动性状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王腾;成层土中桩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在PIT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4 胡昌斌;考虑土竖向波动效应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理论[D];浙江大学;2003年

5 贺武斌;静荷载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李强;考虑三维波动的饱和土中桩纵向耦合振动理论[D];浙江大学;2004年

7 余云燕;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埋置框架的瞬态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4年

8 钱荣;大直径圆柱壳结构动力响应及随机波浪力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蔡靖;岩土隐蔽结构缺陷量化分析及小波变换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东阳;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的模拟试验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凯;考虑虚土桩扩散角时桩土动静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小三;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的模拟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宗训;缩径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黄林波;桩共振频率与桩周土阻尼系数关系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5 赵彬;成层土中基桩动态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于德国;缺陷桩的低应变动力响应及量化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7 蔡靖;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动态分析的定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孙昱;复杂土中桩的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9 阙仁波;考虑土体三维波动效应时桩的纵向振动特性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牛剑平;成层土中基桩完整性的量化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林源,杨长特;桩基瞬态动测响应的数学模型及基本特性[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2 陈昌聚,王勇;机械导纳法分析桩的纵向振动[J];湖南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3 徐攸在,刘兴满;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合理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87年02期

4 王奎华,谢康和,曾国熙;变截面阻抗桩受迫振动问题解析解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5 王腾,王奎华,谢康和;成层土中桩的纵向振动理论研究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6 黄理兴,陶海平;桩身缺陷模型桩模拟试验与动测波形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7 黎正根,龚育龄;波在大直径桩中传播的三维效应现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8 刘东甲;不均匀土中多缺陷桩的轴向动力响应[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王奎华,谢康和,曾国熙;有限长桩受迫振动问题解析解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10 万小毛,赵淳生;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综述[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小龙;张立民;孙现亮;张艳斌;;增加车门对列车车体垂弯动刚度的影响[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4年02期

2 吴开丰;戴驰;成亚南;龚侃;姜勇;;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J];汽车科技;2014年03期

3 马龙海;张艳华;;风电机组基础动刚度设计分析[J];电力勘测设计;2011年03期

4 李小娟;梁依然;魏伟;范泽;;焊接组合钢梁动刚度的实验研究[J];四川建筑;2012年05期

5 乌秀春;李静红;;侧碰传感器安装位置动刚度分析与优化[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3年Z1期

6 田红亮;赵春华;朱大林;秦红玲;刘芙蓉;刘先名;;整个螺栓结合部的法向连接动刚度及试验验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7 雷晓波;廖明夫;鲁鹏;石斌;;一种测量转子动刚度的方法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5期

8 刘建磊;马蒙;柯在田;孙宁;;桥梁基桩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建筑;2014年04期

9 欧鸣雄;王岩;严建华;盛绛;;立式循环泵结构动刚度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13年06期

10 羊建勋;瞬态激励确定基桩动刚度及承载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山山;邱玲;徐炜;;结构动刚度的测试及损伤对其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艳;张欣;;舵系统动刚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聂春红;温树文;;轿车侧碰传感器B柱安装点动刚度模拟分析及改进[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白玉儒;李贤徽;;平板点焊结构直接场动刚度阵的半解析算法[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若燕;谢一魁;李厚民;宋庭新;;汽车传动轴减振器静动刚度测试分析[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苟晓龙;王晓伟;;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建模及动刚度特性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薛碧洁;索梁结构的热致振动及动刚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勇军;基于ANSYS对工装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维维;动刚度在基桩动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熊建珍;落锤动刚度仪的仿真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范丽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伺服动刚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6 景晓东;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支承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蒋在军;桥式起重机动刚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亚辉;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动刚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01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01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