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地基中锚杆拉拔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anchor rod in layered foundation, four kinds of interfacial load transfer model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unified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are given, which are based on load transfer method an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Selecting the load transfer model of the anchoring interface suitable for each soil layer,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displacement, axial force and shear stress of anchor rod are derived when the soil around the anchor body is in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load transfer model selection are verified by an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oad transfer model and the relative sequence of the soil layer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hor rod in the layered foundation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layer and its sequenc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nchor rod. In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anchor rod in the layered foundation, each soil layer should choose a load transfer model suitable for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therwise,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anchor rod.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082)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宪宾,佘跃心,李炜,汪洪武;土──锚杆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0年03期
2 艾智勇,杨敏;广义Mindlin解在多层地基单桩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3 万战胜;夏永旭;韩瑞昌;;化学锚栓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罗强;李亮;;锚索失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拟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魏炜;董丁明;;锚具变形产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刘荣桂;李明君;蔡东升;刘德鑫;;CFRP筋锚固体系研究与应用现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尤春安;全长粘结式锚杆的受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8 何思明;田金昌;周建庭;;胶结式预应力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蒋忠信;拉力型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的高斯曲线模式[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10 张季如,唐保付;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分析的双曲函数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何思明;李新坡;;预应力锚杆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方从严;;基于差分法的锚固体抗拔机理的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曹国金,姜弘道,张建斌;锚固技术的支护机理和试验分析研究动态[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4 杨桦;杨敏;;荷载传递法研究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进展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5 范宇洁;万胜武;;预应力锚索有效锚固长度和极限抗拔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6 陈国周;贾金青;;拉力型锚杆应力分布的非线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文竞舟;王成;刘礼标;;锚杆轴力反算围岩塑性区及松动区范围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张培胜;阴可;;拉力型锚杆锚固段传力机理的全过程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罗卫华;胡毅夫;张爱民;;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锚固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前卫;朱合华;金方方;马静;明娟;;软弱破碎岩体中锚杆抗拔受力机理及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训国;杨庆;栾茂田;;隧道围岩中全长注浆岩石锚杆的应力分布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海清;周小平;张永兴;;管缝式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受力分析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国周;贾金青;;锚杆与土体界面渐进破坏的解析解[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华明;李祺;岳向红;;张拉荷载下砂浆锚固岩石锚杆的力学分析[A];2007'湖北·武汉NDT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若兰;张平;李宁;刘宝琛;;公路边坡中锚杆抗拔试验的数值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叶根飞;;锚杆锚固段孔壁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蔡袁强;孟楷;徐长节;;饱和地基在轴对称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程韶清;陈修和;;锚杆锚固体系设计方法探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自强;何现启;;全长锚固锚杆拉拔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韩尚宇;祝磊;洪宝宁;魏浩;;新的锚固体抗拔力测试系统及应用[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选利;柔性注压锚杆锚固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叶红;风化岩体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6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秋仁东;竖向荷载下桩身压缩和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王令军;康复机器人样机研制及步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金波;干作业复合灌注桩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奎森;竖向荷载作用下螺杆桩受力特性分析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滢涛;金属锚杆端锚状态下的动测度量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俊豪;广州某区软土层中桩基竖向荷载下承载力性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俊仓;高强微膨胀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质边坡中应用的受力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宇佳;端部扩大型锚杆受力机理的现场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穆伟刚;盘式锚杆破坏机制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许德;预应力锚杆加固基坑的稳定与变形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徐雪飞;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工重力坝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宇翔;交河故城崖体锚杆加固数值模拟与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曹杰;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及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胜;阴可;;拉力型锚杆锚固段传力机理的全过程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詹界东;杜修力;王作虎;;CFRP筋夹片-黏结型锚具的研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徐年丰,牟春霞,王利;预应力岩锚内锚段作用机理与计算方法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3期
4 王贤能,叶蓉,周逢君;土层抗浮锚杆试验破坏标准选取的建议[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5 曾祥勇,唐树名,邓安福;锚索加固边坡碎裂结构岩体模型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6 顾尧章,金波;轴对称荷载下多层地基的Boit固结及其变形[J];工程力学;1992年03期
7 高丹盈,朱海堂,谢晶晶;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J];工业建筑;2003年07期
8 詹界东;杜修力;邓宗才;;预应力FRP筋锚具的研究与发展[J];工业建筑;2006年12期
9 刘荣桂;李十泉;李明君;陈蓓;蔡东升;;CFRP筋新型锚具静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S1期
10 方从严,卓家寿;锚杆加固机理的试验研究现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树名;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锚固机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达洁;碳纤维拉索斜拉桥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增荣,黄义,门玉明,邵江;层状地基参数的频域识别[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2 王有凯;牛婷婷;;直角坐标系下层状地基力学计算中的传递矩阵技术[J];工程力学;2007年S1期
3 杨有贞;葛修润;;层状地基问题的辛几何本征解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4 钟岱辉;三维层状地基的半解析元分析[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罗嗣海;层状地基的固结计算与固结特性[J];地球科学;1997年02期
6 魏翠玲,周晶,王复明;层状地基反分析─方法与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高广运,邱畅,王贻荪,吴世明;求解双参数层状地基模型的积分变换法[J];力学季刊;2003年02期
8 江彪,张海;层状地基对移动荷载响应的理论推导[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3期
9 袁凡凡;栾茂田;闫澍旺;孙万禾;毛明;;港口工程中非均质层状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6年07期
10 吴超;艾智勇;;渗透各向异性饱和层状地基中的抽水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庄最清;陈敬虞;郑颖人;;层状地基弹塑性半解析元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秦荣;谢肖礼;许英姿;;弹塑性层状地基分析的样条子域法[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王有凯;牛婷婷;;直角坐标系下层状地基理学计算中的传递矩阵技术[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4 江彪;;层状地基对移动荷载的响应[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靳元峻;张建辉;马丽红;;层状地基中桩与桩相互作用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赵艳林;;轴向受荷单桩与层状地基相互作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7 尹一平;罗伟元;;用轴对称有限元法求解层状地基板沉降[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8 楼梦麟;;变参数层状地基的近似等效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翠玲;粘弹性层状地基的动态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刘增荣;层状动力地基、贮仓结构、层状地基—贮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参数识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新宇;弹性与饱和孔隙介质层状地基动力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徐建峰;层状地基对核电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曾祥勇;竖向荷载作用下浅基础的层状地基强度和变形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4 钟杰;层内竖向变剪模横向同性层状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周君华;层状地基中土层界面的力学行为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5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0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