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上部吸气控制下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风荷载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0:25
【摘要】:为减小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改善结构的抗风性能,设计了一套吸气控制系统,完成了上部吸气控制下超高层建筑刚性模型的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吸气控制的几何参数和流量参数对模型的平均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气控制对吸气孔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压系数和层阻力系数的折减要显著大于非吸气控制段的风荷载折减;吸气流量系数CQ越大,吸气控制段的风荷载折减越显著,当CQ绝对值从0.004 57增大到0.017 4时,模型上部8~10层(吸气孔高度范围内)的层阻力系数最大折减值由0.094增大到0.231;在不同来流风向角下,吸气控制效果差异较大。因此,为实现吸气减阻,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主导风向角确定最佳开孔方案。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wind load and improve the wind resistance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a suction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pressure measurement wind tunnel test of the rigid model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the upper inspiratory control is completed. The effects of geometries and flow parameters of suction control on the average wind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re studied at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the layer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n the height range of the suction hole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on-inspiratory control section, and the larger the inspiratory flow coefficient CQ is,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wind load reduction is in the inspiratory control section. When the absolute value of CQ increases from 0.004 57 to 0.017 4, the maximum reduction value of the layer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he upper 810 layers (within the height range of the suction hole) increases from 0.094 to 0.231.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suction drag reduction, the best opening scheme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leading wind direction angle of the building loc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4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672;2013T60377)
【分类号】:TU973.21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朝荣;高层建筑风荷载吸/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凯;;上部吸气控制下超高层建筑风洞试验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5年05期

2 郑朝荣;张耀春;张建胜;张文元;;均匀吸气控制下后台阶流动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剑;二维振动屋盖的绕流特性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雪丹;基于CFD技术建筑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任凯;上部吸气控制下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洪昌;考虑脉动风和耦合效应的高层建筑结构风振CFD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小圈;不同尺寸障碍物影响下平行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游志伟;风致建筑物表面摩擦力数值模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7 黄诚为;基于大涡模拟与风洞试验的超高层双塔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冯畅达;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吹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叶丰;顾明;;典型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气动力谱的构成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椿萱,彭少波,吴子牛;附属小圆柱对主圆柱绕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3 张希黔;葛勇;严春风;晏致涛;;脉动风场模拟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4 罗俊杰;韩大建;;大跨度结构随机脉动风场的快速模拟方法[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5 郑朝荣;张耀春;;吸气方法在高层建筑风荷载减阻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2009年S1期

6 康顺,刘强,祁明旭;一个高压比离心叶轮的CFD结果确认[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7 李宇红,唐进,刘红;定常吸气改善叶型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8 王春刚,张耀春,秦云;巨型高层开洞建筑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9 秦云,张耀春,王春刚;数值风洞模拟结构静力风荷载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10 季路成;林峰;Marco P Schoen;;定常吹/吸气控制凸包分离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意;高层建筑弯扭耦合风致振动及静力等效风荷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徐枫;结构流固耦合振动与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林斌;悬挑屋盖的风荷载模拟与气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秋雅,王宜臣;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与形式问题[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上海超高层大厦的智能化安全防范[J];上海房地;2000年12期

3 ;世界超高层建筑排名[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郭培蓓;超高层建筑主裙楼基础关系及其处理方式探析[J];建筑施工;2003年01期

5 程贵清;超高层建筑的倒塌与结构的强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年09期

6 ;台北101大楼设计理念[J];时代建筑;2005年04期

7 屈湘玲,王扶雨;对话“超高层”[J];中外建筑;2005年01期

8 章华平;;上海建工“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课题近通过鉴定 七项专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J];建筑施工;2006年02期

9 章华平;;上海科委资助 上海建工领衔 组建交叉领域创新团队 集群化研究专攻超高层建造技术[J];建筑施工;2006年06期

10 陈奇;;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6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汉平;李惟钟;;京广大厦——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诞生记[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2 于岱峰;苗晓辉;王召泽;;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军;;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4 倪明;;浅析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技术[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朱川海;方朔;赵昕;丁鲲;;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超前施工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王伟;;超高层建筑消防联动系统分析[A];2012年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选[C];2012年

7 陈浩;;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斌;李筱斌;包洪兴;;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陈龙珠;梁发云;刘玮;严平;;香港某超高层建筑倾斜原因综合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楼国山;;旋转形体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鸣;中国超高层建筑走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韩庆文 汤璇;鼓励还是慎行,超高层建筑的两难选择[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曾雅亓 欣欣 杨凯;广州不宜再建超高层建筑[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汤璇;超高层建筑宜少不宜多[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吴琼;发展超高层建筑是大势所趋[N];广东建设报;2008年

6 张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N];建筑时报;2008年

7 记者 刘宇;大体量“超高层”或能稳房价[N];昆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凡;超高层建筑:零耗能生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9 记者 赛豫龙;厦门步入“超高层时代”?[N];厦门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任佳;科技托起超高层建筑[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奇科;考虑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1[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朱杰;超高层建筑竖井结构内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郅伦海;城市中心边界层风特性及超高层建筑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慧丹;设计迷途[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强;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尺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高峰;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郭敏锋;新世界时代科贸中心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何强;超高层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王宇;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卫星;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逄扬;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余杰生;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国志;超高层建筑冬季烟囱效应的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刘蕾;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0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10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