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Rayleigh阻尼系数解法比较及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05 18:47
【摘要】:Rayleigh阻尼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正交阻尼模型。针对一个直径90m,高15m的穹顶结构,分析比较了四种方法(传统方法、最小二乘法、基于多参考振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基于结构位移峰值误差优化法)所得Rayleigh阻尼系数对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精度的影响。四条地震波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结构位移峰值误差的优化方法对于结构位移等以低阶模态控制的动力反应量计算精度最高;传统方法存在选择合适第二阶参考频率的难题;而最小二乘法不是计算Rayleigh阻尼系数的合理方法。当结构的显著贡献模态多且不同动力反应相关显著贡献模态的频率有巨大差异时,Rayleigh阻尼模型将无法构造兼顾低阶模态和高阶模态计算精度的阻尼矩阵,此时需要采用更多阶模态的阻尼比等于精确值的阻尼矩阵构造方法。
[Abstract]:Rayleigh damping is a widely used orthogonal damping model. For a dome structure with a diameter of 90 m and a height of 15 m, four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raditional method,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Rayleigh damping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 based on multi-reference modes an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eak displacement error on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four seismic wave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peak error has the highest calculation accuracy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quantity controlled by low-order modal control,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difficult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econd-order reference frequency.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not a reasonabl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of Rayleigh. The Rayleigh damping model will not be able to construct a damping matrix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low order mode and high order mode when there are man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mode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modes related to different dynamic responses are greatly different. In this case,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damping matrix with more damping ratio equal to the exact value should be adopted.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03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3037)
【分类号】:TU311.3;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石;相对误差与Rayleigh阻尼比例系数的确定[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Z1期

2 张辉东;王元丰;;复阻尼模型结构地震时程响应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3 周国良;李小军;刘必灯;亓兴军;;大质量法在多点激励分析中的应用、误差分析与改进[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4 沈飞;楼梦麟;;超高层建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5 张喜;楼梦麟;林巧;;多维地震下双塔楼结构框架梁行波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S2期

6 吴庆雄;王文平;陈宝春;;索梁结构非线性振动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7 潘旦光;;直接确定Rayleigh阻尼系数的一种优化方法[J];工程力学;2013年09期

8 任德斌;赵文婷;;大跨钢拱薄壳穹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9 潘旦光;;地震反应分析中Rayleigh阻尼系数的优化解[J];工程力学;2013年11期

10 董军,邓洪洲,王肇民;结构动力分析阻尼模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肖承波;张新培;高永昭;;某非完整的底部2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3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周林仁;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损伤状态模型建模方法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冷巧娟;钱江;张熠;雷拓;梁姗姗;;既有结构的动力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6 刘红石;相对误差与Rayleigh阻尼比例系数的确定[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Z1期

7 淡丹辉;孙利民;;结构损伤有限元建模中的阻尼问题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9期

8 冯文贤,陈新;结构振动系统阻尼矩阵的估计方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杜永峰;彭健平;李慧;项长生;张贵文;李秋花;;利用Matlab和锤击法的线性结构阻尼试验[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吴文军;陈军明;马小强;;节点刚度对钢框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谢兴;张友亮;;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聂庆庆;苏慈;罗永峰;沈祖炎;;上海南站钢屋盖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于敬海;王巍;苏志德;;筒体高位悬挑钢桁架平台抗震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葛家琪;王树;张庆亮;;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屋盖大跨度钢结构抗震分析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巧贞;荣彬;;高密体育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树;苏果;葛家琪;;河南艺术中心艺术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俞欣;阳光;;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阻尼分析方法[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蒋济同;董坤;杜德润;;钢结构直接加层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闫斌;戴公连;;高速铁路桥梁与无缝线路相互作用计算模型[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 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学术沙龙论文集[C];2015年

10 彭英明;;行波地震激励下弦支穹顶结构动力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浩;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徐变变形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泉;碎石化沥青加铺结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栋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6 熊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高峰;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樊海涛;钢筋混凝土建筑非线性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程华;基于时频分布的桅杆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崔大光;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大型沉箱码头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俊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状况的评定[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秀华;粘弹性阻尼双塔连体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黄海燕;部分斜拉桥的振动阻尼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锡文;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地震反应的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凯;连体设置对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波;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阻尼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樊强;半无限土体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于鹏;P-Δ效应及结构阻尼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贺万里;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铁车站抗震的动力有限元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清,朱敏;复阻尼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方法及其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2 朱敏,朱镜清;复阻尼地震反应谱计算的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3 朱敏,朱镜清;逐步积分法求解复阻尼结构运动方程的稳定性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4 郭海山,钱宏亮,沈世钊;地震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5 崔晓强,郭彦林;弦支穹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6 李鹏;王元丰;;黏性阻尼与复阻尼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7 黄宗明,,白绍良,赖明;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2期

8 吴迪;罗奇峰;罗永峰;;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进展[J];地震研究;2007年03期

9 杜永峰,李慧,苏磐石,赵国藩;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实振型分解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10 林智斌;桂国庆;钱若军;;单层球壳结构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海兵;索—梁组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源,卢晓霞,严波,汪天庚;初应力场的Rayleigh波[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贾丽萍,徐延海,黄宏成,张建武;子午线轮胎非线性分析的分片Rayleigh-Ritz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巩天真;Rayleigh波在强夯地基测试中的应用[J];电力学报;2002年02期

4 林秀巧;黄模佳;黄为福;郑腾龙;;Rayleigh波传播速度的积分确定[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5 余荔;宁利中;魏炳乾;周洋;袁U

本文编号:222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2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