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化树模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紧凑度综合评价
[Abstract]:Compact city is an efficient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rough the density, scal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dimensions, the four dimensional model of compact cit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model, an evolutionary tree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compactness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omposed of 4 secondary indexes and 12 third-order indexes.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16 core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ctness of the whole city decreases, and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actness. The compact city shows the spatial pattern along the route of Shanghai, Hangzhou and Ningbo,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north and south wings. From the evolution process, the city compactness has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stage. Urbanization rat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ban compact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decentralized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n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in the compactness of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re i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medical treatment, etc.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and the limited binding force of the government also restrict the compact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city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force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01)
【分类号】:TU9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平;胡畔;涂志华;戎一翎;;苏南地区被撤并乡镇驻地再利用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2 陈海燕;贾倍思;;紧凑还是分散?——对中国城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方向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3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4 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5 方创琳;祁巍锋;;紧凑城市理念与测度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6 李琳;;紧凑城市中“紧凑”概念释义[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7 汪思彤;杨东峰;;紧凑城市的系统检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6期
8 朱英明,姚士谋,李玉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9 毛广雄;丁金宏;曹蕾;;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10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俊浩;邱建;;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单卓然;许龙;鄢浩;;哈尔滨城市化近域推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4 国巧真;蒋卫国;易文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村镇形态特征识别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5 白新萍;;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6 赵景伟;;紧凑城市形态下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原则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李学锋;;生态时代城市发展的国际借鉴与中国愿景[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3期
8 李德一;张树文;;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大齐城市带建成区扩展特征分析[J];测绘科学;2009年S2期
9 张姗琪;葛珊珊;;建筑点群在城市3维形态量化中的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2期
10 曹凯滨;;城市用地模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燕;汝军红;;沈阳近代城市形态及其形成机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琳;石崧;王玲慧;;低碳城市理念及其在上海新城规划中的实践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潘;薛小川;张榜;;城市风貌要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潘海啸;崔丽娜;;以保持地区活力为导向的街道功能设计研究——以上海苏家屯路改造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阙涛;;基于城市复兴理论的滨海港湾复兴规划——以烟台芝罘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兰兰;李国庆;;城市化进程中城镇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新理念[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刘敏;刘艳芳;刘洋;夏玉平;;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莫世英;肇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温富荣;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孔帅;城市化背景下的商住复合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许明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潇琦;;建设紧凑新城镇恰逢其时[J];北京房地产;2005年12期
2 李传武;张小林;吴威;;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3 余颖,扈万泰;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4 张晓青;;西方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5 陈海燕;贾倍思;;紧凑还是分散?——对中国城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方向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6 李琳;;“紧凑”与“集约”的并置比较——再探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思路[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7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8 沈清基;徐溯源;;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状态表征及关系辨析[J];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9 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J];城市规划;2010年12期
10 张庭伟;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红艳;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乡镇区划调整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陆文盛;乡镇撤并与乡镇政府治理变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燕,蒋先刚,郑国阳;目标特征识别技术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钱本德;住宅紧凑外形探讨[J];住宅科技;1994年08期
3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王黎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4 冯晓刚;李锐;;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及驱动力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1期
5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6 罗名海;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测度评价[J];新建筑;2005年01期
7 ;第44届国际规划大会在大连召开[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9期
8 张冷伟;闫水玉;;紧凑城市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J];室内设计;2011年01期
9 罗名海;城市地域结构的定量化研究[J];长江建设;2004年04期
10 刘辉;段汉明;范熙伟;谢元礼;;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帅方敏;王新生;朱超平;余瑞林;张红;孙艳玲;;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的形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郑伯红;周刃荒;王志远;;基于空间紧凑度的城市碳排放强度研究——以长沙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石英;朱德举;郧文聚;程锋;;遗传算法用于产生可供选择的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方案[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6 任庆昌;杨沛儒;王浩;邹伟勇;宋雁;;紧凑发展与城市生态空间绩效的测度——以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生态空间模式的测度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明军;;基于空间层次推理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划分[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蓝丁丁;韦素琼;;晋江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及驱动机制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9 龙瀛;毛其智;;地块方向:概念、计算方法及表征城市形态[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立国;;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研究——以怀化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玮炜;紧凑度和多样性是核心理念[N];大连日报;2008年
2 实习生 徐存存;方创琳:用知识改变城市命运[N];科技日报;2009年
3 曾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城市建设[N];恩施日报;2008年
4 晓光;日本冰箱产品瞄准更新换代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李兆汝邋曲长虹;非蔓延式城市增长:向国外学什么?[N];中国建设报;2008年
6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 赵燕菁;厦门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胡京春;哈尔滨市政协举办论坛为园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慕羽;品味西施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秋和 李兆汝 通讯员 曲长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喜迎50华诞[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雪林 樊丽萍;保护里弄,并非要让它“返老还童”[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邢兰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张鹏;中国城市化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韬;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坤;西安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宋海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紧凑度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史海运;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形态比较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4 王蕴U,
本文编号:2233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3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