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作用下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梁内氯离子侵蚀特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loride erosion mechanism and analysis method of flexural cracking concrete under dry and wet alternating conditions, the chloride solution wet and dry cycl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concrete beams with self-anchoring and keeping cracking state. Based on the two sampling results of 15 and 30 dry and wet cycles, the distribution of free chlorine ion content in the intact section, crack sect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is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equivalent chloride ion diffusion model is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bending crack width and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the surface convective zone at the cracking cross section is between 10~20mm and 10~20mm under the dry and wet alternating action of 1: 1 chloride salt. The existence of bending crack will accelerate the permeation rate of chloride ions in concrete. The chloride ion transport around the crack is affected by the crack (0.1mm) and the bending tensile stress of concrete. When the distance to the crack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flexural tensile stress on chloride ion transport is also increased. The fitting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equivalent diffu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chloride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cracking section when the crack width is w0.30mm. For ordinary concrete, the time decay index m of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related to the water-cement ratio, and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water-cement ratio.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8103,51278230,513782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121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3227110006)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CEM010) 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基金(11JDG132)
【分类号】:TU528.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春华;金伟良;刘荣桂;;Probabilistic Lifetime Assessment of Marine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Steel Corrosion and Cover Cracking[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1年02期
2 李春秋;李克非;;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原理、试验和模拟[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3 陆春华;崔钊玮;张邵峰;刘荣桂;刘奇东;;粉煤灰对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内氯离子侵蚀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5期
4 金伟良;金立兵;延永东;姚昌建;;海水干湿交替区氯离子对混凝土侵入作用的现场检测和分析[J];水利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颖芳,周晶,黄振国;受腐蚀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膨胀内应力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曾庆海;马中军;王艺霖;;引入混沌理论的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机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3 范颖芳;胡志强;张英姿;;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4 邱光宇;徐蓉;陆春华;刘荣桂;;基于FEMLAB的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量预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胡彦君,张燕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龄期关系的快速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刘莹;蔺石柱;董振华;张鸿雁;;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数值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余红发;孙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8 孙继成;姚燕;王玲;吴浩;;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4期
9 郭娟;许立坤;侯文涛;李相波;辛永磊;;间浸工况下紧固件用45钢与B10管材电偶腐蚀行为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2年04期
10 朱雅仙;蔡伟成;李岩;李森林;吴烨;洪定海;;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J];腐蚀与防护;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余红发;孙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朱鹏;屈文俊;;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理论研究的探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鹏;屈文俊;;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理论研究的探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罗小勇;黄素辉;;氯离子侵蚀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绞线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模型研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礼和;蓝九元;邓小华;;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方法评述[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全孟;张斌;赖胜;顾涛;张帅;;主线桥局部现浇简支梁设计[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7 叶丹;王毅红;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袁继雄;陈志远;刘金伟;翟世勰;;既有建筑物钢筋锈蚀后剩余寿命实用评估方法[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推动汕头腾飞——汕头市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9 孙广秀;卢长来;马晓蕊;;混凝土现浇楼板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A];2012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鹏平;胶凝材料组成与钢筋混凝土氯离子腐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陆春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6 范颖芳;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吴瑾;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张喜德;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何世钦;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杜应吉;地铁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寿命预测[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彭超;单向荷载、冻融循环及龄期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高鹏;西部盐渍土与寒旱地区的混凝土耐久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业范;FRP-钢筋混凝土梁构件耐久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5 向发海;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张二猛;弯曲荷载及杂散电流与腐蚀介质复合作用下地铁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段付珍;干湿循环机制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晓南;服役荷载对滨海混凝土桥梁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影响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杰;海砂钢管混凝土耐腐蚀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吴泉水;杂散电流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福香;于奎峰;赵铁军;鲁统春;;高温后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杨文武;钱觉时;章一颖;;Effect of Fly Ash on Frost-Resistance and Chloride Ions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Marine Concrete[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9年02期
3 张鹏;赵铁军;郭平功;Wittmann Folker H;;冻融和碳化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4 张鹏;郭平功;赵铁军;;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收缩抗裂性能[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5 田俊峰,潘德强,赵尚传;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耐久寿命预测[J];中国港湾建设;2002年02期
6 张连水;张鹏;赵铁军;巴光中;王飞;;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内外损伤特性的研究[J];公路;2010年05期
7 黄煜镔;钱觉时;;龄期和养护方式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7年03期
8 刘大鹏;霍俊芳;;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9年03期
9 王传坤;高祥杰;赵羽习;金伟良;徐巧玲;;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峰值分布和对流区深度[J];硅酸盐通报;2010年02期
10 唐明述;关于碱-集料反应的几个理论问题[J];硅酸盐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奕;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输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3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4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