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6 19:07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建筑业能耗已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源消耗的20%~30%,且建筑能耗仍呈上升趋势。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重要性要逐渐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降低产业能耗,减少行业污染排放,使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这同时也符合了国际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文以支撑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在生产阶段可能会对环境、能源产生的负影响(例如碳排放和能源利用等问题)的量化研究为切入点,利用综合效益分析模型分析支撑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的增量效益,利用工程经济学模型分析不同寿命周期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的增量成本以及绿色建筑的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而提出了包含能耗、排放、运营成本等在内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和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1)量化支撑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在生产阶段的环境、能源因素,得到绿色建筑技术环保、节能方面的的相关数据; (2)提出支撑绿色建筑的设备和设施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以及绿色建筑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 (3)由于目前支撑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尚未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本文假设了支撑绿色建筑技术的设备和设施的不同寿命,并对其总效益分别进行了估算,进一步阐明其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变化。 (4)工程案例研究。在考虑设备和设施大修或者报废更换的情况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50年)的增量成本均为负值,验证了绿色建筑较之传统建筑更经济;经计算,纯经济效益下,动态投资回收期是5.23年;经济与环境效益下,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均为2.29年。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ready accounted for 20% and 30% 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commodity energ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is still on the rise. In order to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save resources,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pollution, the importance of gradually attracting enough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will help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industrial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the traditional high-consumption development model to the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This also accords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The paper starts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ie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uch as carbon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in the production stage.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the incremental benefits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incremental cost of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with different life cycles and the dynamic investment recovery period of green building are analyzed by using engineering economics model,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are propose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incremental cost, incremental benefi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of green building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green building, including operation cost, etc. This paper mainly carries o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1) quan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factors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stage, get the relevant data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2) the incremental cost and benefit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the green building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dynamic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of the green building are put forward. (3) because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re not up to their design life at present, this paper assumes the different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uppor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estimates the total benefit respectively. Further clarify its dynamic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change. (4) Engineering case study. The incremental cost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50 years) of the green building is negative, considering the overhaul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or the scrapping replacement, which proves that the green building is more economical than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The dynamic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is 5.23 years, and the dynamic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of the project is 2.29 years under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节能新标 绿色建筑[J];晚霞;2011年02期

2 ;寿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J];国际电力;2003年04期

3 苑舜;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基础确定更新规划方向[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06期

4 李忠民;汤淑春;李军;陈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武器装备采办风险识别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12期

5 李朝顺;苑舜;;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基础确定更新规划方向[J];电力勘测设计;2008年05期

6 张春荣;;桥梁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2期

7 丁烈云;陈峰;高伟;;全寿命周期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15期

8 胡方海;许庆顺;叶庆龙;;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的掘进机绿色设计研究[J];煤矿机械;2009年05期

9 章蓓蓓;成虎;;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集成体系与协调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1年10期

10 秦旋;荆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探索[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子玲;许爱强;杨智勇;;面向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诊断体系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2 王大中;;维修—向设备润滑要效益[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温州)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汝海;苏晓梅;耿俊利;张建卫;闫卫国;时玉良;;全寿命周期投资管理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4 时云洪;黎智;徐星;徐睿志;;考虑全寿命周期的导线截面选择[A];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建宏;;风力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A];中国风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6 周如雯;;论拓展沪外和海外园林经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艳青;长钢炼铁厂推行关键设备寿命周期管理[N];中国冶金报;2008年

2 肖慧颖 汤程 肖润生;江西全寿命周期试点变电站建成[N];国家电网报;2011年

3 霍桂芳 柳祖林;运用寿命周期理论 践行精细化管理[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董江戎 张从宝;全寿命周期设计进行时[N];中国电力报;2009年

5 张强;公司点评全寿命周期试点设计竞赛方案[N];国家电网报;2008年

6 周祥宝 王文礼;抓好设计和施工 建设“全寿命周期”电网[N];中国电力报;2009年

7 通讯员 易均 许景新 杨林 罗平方;江苏首座全寿命周期变电站投运[N];中国电力报;2010年

8 施战辽 王斌;金华电业局全寿命周期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胡晓延;首座全寿命周期示范变电站投运[N];国家电网报;2010年

10 记者 李蕾;上海全力推进“绿色建筑”[N];解放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鸿雁;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理论、方法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2 强青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与监管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宇;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价值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磊;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与评价[D];华侨大学;2012年

2 杨彩霞;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李卫杰;油气长输管道全寿命周期本质安全评价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汪亚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节能建筑项目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英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火电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巧光;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住宅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哲;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8 程培培;面向全寿命周期BOM的航空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谢尚佑;基于BIM技术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4年

10 魏向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44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44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