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均匀脆性材料动态弯拉强度提高机制研究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increasing dynamic strength of heterogeneous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rock and concrete is studied. The failure modes of three-point bending beams with special design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strength are mainly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inhomogeneity and inertial effect, and the static behavior of this kind of material is considered. The dynamic strength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rack after failure. Under static loading, the crack develops along the weakest surface of concrete,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material failure is smaller, while under dynamic loading, the crack can develop along a faster path of energy release through some high strength regions,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increases accordingly. The contribution of material inhomogeneity to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strength is revealed, and the inertial effect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 and when the loading rate exceeds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the dynamic strength contributed by material inhomogeneity will not increase. Only the contribution of inertia effect comes into play. The proposed theory is verified by quasi static loading test of three point bending beam with special design and impact test of different ra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2014SZS15 Z0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专题(201501034 04)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106 211104)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礼立;爆炸与冲击载荷下结构和材料动态响应研究的新进展[J];爆炸与冲击;2001年02期
2 李杰;任晓丹;;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J];力学进展;2010年03期
3 王礼立,蒋昭镳,陈江瑛;材料微损伤在高速变形过程中的演化及其对率型本构关系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6年03期
4 梁昕宇;党发宁;田威;陈厚群;;不同加载率对混凝土试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5 丁卫华;陈厚群;刘少聪;张健;冯雨;;基于CT的混凝土动力破坏过程的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2009年05期
6 吴胜兴;周继凯;陈厚群;;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提高机理及其统一模型[J];水利学报;2010年04期
7 胡柳青;李夕兵;赵伏军;;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破裂损伤的耗能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8 戚承志,钱七虎;岩石等脆性材料动力强度依赖应变率的物理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9 朱万成,唐春安,黄志平,逄铭璋;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劈裂破坏模式的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朱晶晶;李夕兵;宫凤强;王世鸣;贺威;;冲击载荷作用下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及损伤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运;李国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2 左宇军;唐春安;李术才;;含不连续面巷道的动力破坏过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王宇新;顾元宪;孙明;;冲击载荷作用下多孔材料复合结构防爆理论计算[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5 宁建国;卢静涵;姜芳;孙远翔;;一类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6 魏建萍;苏先樾;;圆柱状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波的传播和能量输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戚承志;刘超;钱七虎;;金属材料的多层次力学行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张安康;陈士海;魏海霞;张宪堂;;建筑结构爆破振动响应应变率大小讨论[J];爆破;2010年03期
9 张学舜,王娜,沈瑞琪;自由式霍普金森杆测量火工品过载加速度的数值模拟[J];爆破器材;2004年S1期
10 王礼立;爆炸力学数值模拟中本构建模问题的讨论[J];爆炸与冲击;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春春;左宇军;朱德康;;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数值试验[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成军;谢若泽;;内部填充泡沫铝的圆柱壳屈曲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王振清;韩玉来;陈树华;吕红庆;;火灾爆炸荷载作用下四边固支刚塑性薄板的动力响应[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永强;李然;张睿娟;撒玉宝;杨俊;陈子敬;;分层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SHPB试验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5 张柱;宁建国;于晖;;轻气炮加载条件下素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郑津洋;徐平;傅强;胡永乐;;爆炸容器研究进展和新结构探讨[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董星;赵春涛;孙青岭;张瑞娟;;Φ75mmSHPB实验系统性能及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9 李庆斌;郑丹;;混凝土动力强度提高的机理探讨——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张顺祥;周继凯;吴胜兴;;结构在强动载下的研究热点综述[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徐松林;PTFE/A1含能反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吉星;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胡刚义;水下爆炸冲击作用下圆柱壳的动力响应[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8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董全林;轧钢机接轴转动能量传输信息模型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邹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刘明慧;车辆与公路桥墩动力碰撞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文震;煤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俊;地震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吕黄;深厚沉积砂层大直径PHC桩承载特性及沉桩质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铸钢;材料动态强度的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与机理探讨[D];清华大学;2010年
8 乔杰敏;相对转动动力学系统的周期解与混沌运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罗文超;泡沫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东新;新型复合泡沫铝夹层板抗爆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军,胡绍全,柯国军,郭长青,陈振富,孙德纶,陈俊杰;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2 高文学,刘运通;岩石动态损伤的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高文学,杨军,黄风雷;强冲击载荷下岩石本构关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周风华,王札立,胡时胜;有机玻璃在高应变率下的损伤型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J];爆炸与冲击;1992年04期
5 王礼立,包合胜,卢维娴;损伤引起的反向应变率效应及其对本构关系和热粘塑性失稳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1993年01期
6 胡时胜,王道荣;冲击载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7 李夕兵,,古德生;岩石在不同加载波条件下能量耗散的理论探讨[J];爆炸与冲击;1994年02期
8 肖诗云,林皋,王哲,逯静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尚世英;董至仁;;钢筋混凝土构件阻尼值实验研究[J];工程抗震;1993年04期
10 李庆斌,郑丹;混凝土动力强度提高的机理探讨[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闫长斌;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春安;脆性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的数值试验方法[J];力学与实践;1999年02期
2 李有堂;杨瑞芳;张升;李翔;;一种脆性材料断料方法的理论研究[J];甘肃科技;2012年12期
3 张玉周;皮钧;;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研究进展[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陈登平;黎明发;贺红亮;经福谦;;冲击压缩下脆性材料中的破坏波研究进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3期
5 高富强;杨军;甯尤军;;围压对脆性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年02期
6 唐世斌;唐春安;李连崇;梁正召;;脆性材料热-力耦合模型及热破裂数值分析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7 陈明君,董申,李旦,张飞虎;脆性材料超精密磨削时脆转变临界条件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0年02期
8 周圣丰;曾晓雁;;激光分离脆性材料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3期
9 冯西桥,余寿文;脆性材料的各向异性损伤及其测量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刘天鹏;师俊平;汤安民;马凯;;脆性材料单压时断裂机理与强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占芳;常敬臻;李建鹏;;强动载条件下脆性材料的破坏强度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徐松林;唐志平;胡晓军;蔡建;张兴华;;电磁法测试脆性材料的冲击性能[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小妹;卞永明;梁拥成;;一种利用U形切口平板测量脆性材料断裂参数的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姜智捷;夏蒙棼;汪海英;;冲击压缩下脆性材料中失效波的灾变模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维红;王立久;包亦望;张后全;王雷;;脆性材料中倾斜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与复合应力效应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成名;;三维离散元法及其在脆性材料破坏问题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7 陈永强;姚振汉;郑小平;;三维非均匀脆性材料弹性行为及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郭丽娜;周风华;;脆性材料高应变率碎裂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兆丰;赵灿;李楷;刘敏;;两种脆性材料界面断裂的一种强度准则[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马天辉;唐春安;张永彬;梁正召;;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双层脆性材料等间距裂纹的形成模式和机理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包亦望;脆性材料及其构件的安全可靠性与性能评价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晓钧;脆性材料钻孔爆炸致裂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晖;脆性材料的强间断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菅晓霞;韧/脆性材料裂解加工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8年
3 段天禹;脆性材料磨削质量影响因素仿真及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孔铁全;脆性材料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郭丽娜;具有初始膨胀冲量的脆性固体变形断裂以及动态碎裂现象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杨瑞芳;脆性材料断裂预荷机构的虚拟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友志;脆性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寇文军;脆性材料掰断机的虚拟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孔凡斌;多功能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仪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7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4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