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对混凝土干湿循环抗冻性能的影响
[Abstract]: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under dry and wet cycle wa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ontent of fly ash is 15% and 30%, respectively, the change of strength and mass loss of C30 concrete after dry-wet freeze-thaw cycle i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ntent of fly ash is 15%,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under dry and wet cycle is the best.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damage of concrete caused by dry wet freeze-thaw cycl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concrete by freeze-thaw cycle alone and the mass loss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ly ash content.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和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家顶;;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对耐久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6期
2 吕琦;;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覃维祖;混凝土耐久性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4 陈肇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J];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5 孙玮;郭香利;孟现敬;;混凝土冻伤研究及防冻抗冻措施[J];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6 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原;干湿环境下混凝土收缩与收缩应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鸿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
2 肖治微;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刮俊;新疆高寒地区桥梁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光耀,何颖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的分析与理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王辅圣;华建兵;;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安徽建筑;2007年03期
3 叶书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近期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4 宋少民,耿雷;高密实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季荣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探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董作超;安新正;;水胶比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黄煜镔;钱觉时;汪宏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11期
8 何文敏;;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综述[J];材料导报;2011年15期
9 郭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期控制[J];重庆建筑;2011年07期
10 毕桂平;殷峰;高振锋;陶立峰;;东海大桥主通航孔斜拉桥索塔的施工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小平;金伟良;;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框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余红发;孙伟;金祖权;刘建忠;;土木工程结构混凝土寿命预测的损伤演化方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伟文;冷发光;张根亮;;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耿雷;诸葛顺金;秦宪明;陈敏;乔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春城;徐健;杨杰;;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现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海涛;傅娟;杨昌盛;李瑞;武建勋;;双向楼板粘钢加固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7 金伟良;牛荻涛;;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全寿命设计理论[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8 阮燕;方坤河;;水工碾压混凝土耐久性及使用年限问题的探讨[A];2001年度全国碾压混凝土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侯爽;欧进萍;;基于抗震承载力和改进能力谱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毕桂平;;上海长江大桥主桥高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丽芳;基于变权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陶琦;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混凝土的剩余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压弯构件变形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薛文;基于全寿命理论的海工混凝土耐久性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振宇;土木工程的层析成像与广义反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混凝土受氯离子侵蚀劣化的ANFIS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畅;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超;单向荷载、冻融循环及龄期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俊;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试验及其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征;加固后双曲拱桥耐久性评定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滕仁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价与预测[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徐冲;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闵红光;混凝土及水泥胶砂抗硫酸侵蚀性能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杰;盾构管片受力特性及耐久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程刚;矿渣免蒸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光普;刘西拉;;基于唯象损伤观点的混凝土冻害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宋少民,耿雷;高密实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崇熙,汪在芹;坝工混凝土耐久寿命的现状和问题[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1期
4 黄维蓉;杨德斌;周建庭;严海彬;;复掺技术对混凝土抗硫酸盐干湿循环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冷发光;马孝轩;田冠飞;;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6 杨全兵;混凝土盐冻剥蚀破坏评定参数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5期
7 程云虹;闫俊;刘斌;赵文;;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8 杜晋军;金祖权;蒋金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研究[J];粉煤灰;2005年06期
9 刘数华,方坤河,曾力,申海莲;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年05期
10 乔宏霞;何忠茂;刘翠兰;;粉煤灰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中的动弹性模量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洪乃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与结构物的耐久性[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冀晓东;冻融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牛建刚;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混凝土中性化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春秋;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水分与离子传输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雁;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2 陈道普;风对混凝土碳化速度影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孟庆超;混凝土耐久性与孔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尚琛煦;基于钢筋锈蚀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D];郑州大学;2007年
5 张建业;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绿色高耐久性混凝土的损伤失效过程及损伤抑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王琴;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余t,
本文编号:2258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5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