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广州商业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6 12:04
【摘要】:商业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商业空间分布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法人单位商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镇街就业人员数据,采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MapInfo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商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用地理联系率分析了商业与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商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郊区化趋势,但只是近郊;广州商业分布的集中程度极高,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的集中程度比批发和零售业的更高;广州商业已经形成位于CBD的上下九、北京路和天河南3个商业中心和位于番禺区的1个市桥商业次中心的空间结构;影响商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口、交通和政策,商业与人口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存在着密切的地理联系。
[Abstract]:Business is the main factor of urban development, so the research of commercial space distribu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cholars.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data of the corporate units (including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 the second Guangzhou Economic Census, this paper adopts the centralization index. Location quotient and MapInfo spati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space in Guangzhou in 2008,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erce and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with geographical connection rat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ercial space distribution in Guangzhou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CBD, and has the tendency of suburbanization, but it is only in the suburbs, and the commercial distribution in Guangzhou is extremely high,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of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Guangzhou commerce has form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ree commercial centers located in CBD, three commercial centers in Beijing Road and the South of Tianhe, and one Shiqiao Commercial Subcenter in Panyu District.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merce in Guangzhou are popul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olicy, business and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more similar, there are close geographical links.
【作者单位】: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基金】: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2014年)
【分类号】:F727;TU98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仵宗卿,戴学珍;北京市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2 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3 林耿;;居住郊区化与商业中心关系新解析及其启示——基于符号消费理论[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4 蒋丽;吴缚龙;;广州市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5 吴郁文;谢彬;骆慈广;张蕴坚;;广州市城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8年03期

6 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年02期

7 林耿,许学强;广州市商业业态空间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8 杨吾扬;北京市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中心和网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地理学报;1994年01期

9 安成谋;兰州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格局及优势度分析[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10 宁越敏,黄胜利;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及其变迁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涛;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代城市商业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忠,李业锦;北京市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2 陈迅;童华建;;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3 金相郁,高雪莲;中国城市聚集经济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4 柯建民,陈森发;中心地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城市规划;1986年04期

5 王德,张晋庆;上海市消费者出行特征与商业空间结构分析[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6 仵宗卿,戴学珍;北京市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7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8 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9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10 谢守红,宁越敏;城市化与郊区化:转型期都市空间变化的引擎——对广州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里贝科广场商业中心[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02期

2 李跃歌;;谈如何打造人性化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J];商业时代;2007年35期

3 ;天津南开区打造特色商务商业中心[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04期

4 ;北京院八所中标并签约上海世博家园商业中心项目[J];建筑创作;2009年11期

5 ;亚洲最大商业中心“破土而出”[J];施工技术;2011年07期

6 朱辉;;城市新商业中心分析和对策研究——以南京河西商业中心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7 孟焕民,汪长根,程华国,李良瑜,冯坚;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状况的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8 ;添马商业中心,香港[J];世界建筑;1997年03期

9 ;汉瑟提克商业中心[J];世界建筑导报;1998年Z1期

10 汤文健;;住宅与商业的融与合[J];中国住宅设施;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劳骥;;贵阳市调整商业结构刍议[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郑瑞山;;1980年代以来南京老城商业中心体系发展演变[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郑伯俊;郑素侠;;试论海派商业文化[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4 谭建华;顾建华;;围绕一个“名”字 创建特色文化——商业文化在“第一百货”的实践[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5 叶可央;;消费行为与商业中心用地构成的相关性研究——以上海五角场地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鞠超;林建群;李淑怡;;基于形式与视觉秩序理论的区级商业中心夜景观设计初探——以哈尔滨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荆林波;;中国商业回归主流——中国经济从失衡增长到均衡发展[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陈超贤;;文化——商业竞争制高点[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9 韩通飞;关宇;陈宏;;认识Shopping Mall——马来西亚、香港之行思考笔记[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叶雷;吴建国;孙雪飞;王远飞;;长三角城镇商业发展规划制订方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晴颖;市雅何须大 衣香不在多[N];中国服饰报;2005年

2 防f 记者 余红举;南昌商业:挑战与机遇并存[N];南昌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袁强 胡斌;大连商业面临如何“按需引资”命题考量[N];中国商报;2007年

4 赵明;让区商业瞄着地域特点洗牌[N];大庆日报;2008年

5 卜宪九;商业:从一枝独秀到花开遍地[N];大庆日报;2008年

6 记者 马瑞祥 杨凌云 实习记者 李宁;激发商业活力[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汤淼;翠微领跑“国有资产退出”改革[N];中国商报;2003年

8 商报记者 吴文治;北京商业,五环外的新机会[N];北京商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仲超;上海市级商业中心从10个增至12个[N];中国商报;2009年

10 记者 张伟;铸就经济大厦坚强柱石[N];鞍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2 王彦庆;中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3 徐磊;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郊购物中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锋;郑州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石会辉;民国时期山东商业历史考察(1912-1937)[D];南昌大学;2008年

3 郑瑞山;新时期南京老城商业中心体系发展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孙洁;上海近郊商业中心的形成与演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李连英;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路商业中心更新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练贤;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洋;消费转型下的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与环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潘徐;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褚桐;商业广场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朱敏焱;商业综合体中的人性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4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74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