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泵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8:14
【摘要】:针对银川市及周边常用强度等级的泵送混凝土易产生泌水、离析,均匀性差、塑性收缩大、表面孔洞多等不良现象,与宁夏银座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伙伴,以C3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应用正交试验方案L25(56),试验研究了灰水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粉煤灰取代率、粉煤灰超量率、泵送剂掺量等因素对泵送普通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作用规律,探讨了作用机理。同时以细骨料的含泥量和细度模数为单因素,建立单因素试验,找出了不同含泥量、细度模数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的关系。 通过试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最主要是单位用水量,其次是外加剂掺量,之后是粉煤灰取代率,再次是粉煤灰超量,灰水比和砂率影响最小。坍落度随灰水比、粉煤灰超量率的增大略有增大;随砂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粉煤灰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单位用水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但当单位用水量大于某一值时,又有减小的趋势;随泵送剂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掺量超过某一值后,坍落度随泵送剂掺量增大的程度降低。 (2)单位用水量和泵送剂掺量是影响混凝土扩展度最主要的因素。当单位用水量和泵送剂掺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混凝土拌合物的浆液过稀,浆液迅速自石子中流出,与石子分离,致使石子聚集在一起,而不能随浆液流动,表现出坍落度减小扩展度增大的趋势,并附带泌浆、泌水现象。 (3)影响混凝土扩展度最主要是单位用水量,其次是外加剂掺量,后四项对扩展度影响不大,并且基本相同。砂率影响最小 (4)随着砂子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降低。经时坍落度随着含泥量的增大也逐渐降低。当含泥量≤3%时,混凝土坍落度大,流动性高,工作性强;在3%以后,坍落度急剧降低。随着砂子细度模数增大,混凝土坍落度先增大后减小。砂子细度模数每减小0.2,坍落度约降低10-15cm;当细度模数≤2.1时,混凝土表现干结、和易性差。在实际中必须要与粗砂进行调配;当细度模数在2.7时,混凝土和易性好;当细度模数2.7以后,坍落度有下降趋势,并且出现稍微的泌浆现象。 (5)随着含泥量的增大,压力泌水率减小,可泵性增大,但流动性减小。当≥5%时,混凝土流动性小;≤3%时,混凝土流动性大,便于施工。但要对砂率进行调整,以免出现泌浆。当细度模数为2.1时,泌水率最小,为2.9时,泌水率接近40%。在细度模数2.9时泌水率明显增加,不利于施工,可泵性很小,极易容易出现堵泵等问题。 (6)灰水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取代率、超量率和泵送剂次之,砂率和单位用水量的影响最小。 (7)7d、28d和56d的强度与因素水平关系曲线表明各龄期混凝土的强度均随灰水比的增大而线性的增加;随砂率的变化较小;随粉煤灰取代率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减小,但降幅随龄期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随粉煤灰超量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随龄期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随单位用水量的增大,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泵送剂掺量的增大,强度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8)分析出灰水比与强度的线性关系式:7d:fcu=24.276(c/w)-14.752R2=0.990028d:fcu=23.461(c/w)-2.2652R2=0.980956d:fcu=25.812(c/w)+0.5808R2=0.9782 从R2值可以看出,强度与灰水比呈现出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9)随着含泥量的增大,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早期混凝土强度增长快,后期增长慢。并且各龄期含泥量与强度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7d的抗压强度显示,每增加2%的含泥量,混凝土的强度就降低3MPa左右;28d的抗压强度显示,含泥量每增加2%,强度降低4MPa左右;当含泥量≥5%,28d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38.2MPa。随着砂子的细度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略有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在2-3MPa之间。 (10)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生产成本,确定最佳组合方案。在进行多次再现性试验后,成功的运用于生产当中,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显著改善,均匀性提高,表面孔洞减少、细化,每立方米混凝土节约成本5.00~10.00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添兴;;混凝土配合比经验公式计算法[J];中国建材科技;2007年02期

2 叶早萍;;纺织品整理的生态学和经济学[J];印染;2009年03期

3 谢龙水;;采矿专家谈水的基本管理[J];采矿技术;1986年06期

4 刘军;;浅析混凝土坍落度影响因素[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年04期

5 富嘉元;矿井建设的重要材料-普通混凝土(二)[J];建井技术;1984年04期

6 周群;周堂贵;;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品质特征的要求[J];水泥;2006年10期

7 张敏;微粉对砼需水性影响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0年03期

8 干健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措施[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6期

9 陈延兵;;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工程与建设;2006年06期

10 陈金平;俞然刚;;泵送C40混杂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群;杨宝忠;周堂贵;王章夫;郑应生;;材料质量与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管理[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谭靖夷院士在“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与温度控制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李勇军;;浅述机制砂的使用特性[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王玉瑛;杜守明;;预拌(商品)砼配合比的调整[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毛义平;;地下室外墙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止裂缝产生的技术措施[A];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混凝土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李丽霞;田炳忠;;混凝土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田相旭;刘海军;;做好农业节水工作,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A];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2004年

8 杨华全;董维佳;李家正;;三峡工程三期围堰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玉瑛;;预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伏妮婷;顾浩声;;影响高强混凝土泵送特性的因素分析及控制[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庆功 张绍武;北京恒坤公司将石粉石屑掺入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周静;阶梯水价——西昌试点能否成功?[N];凉山日报(汉);2007年

3 林宗寿;水泥施工后为何会出现裂缝,,如何预防[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李周建 周建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研究[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黔西南州汇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肖余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控制措施浅谈[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6 马俊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预防[N];建筑时报;2005年

7 任永福;水泥砼路面早期裂缝防治[N];伊犁日报(汉);2007年

8 李全宏;阳城电厂节能减排“好中求好”[N];山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曲唐邋通讯员 郑金涛;山花地毯:环保与质量同行[N];威海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杜丽玲;汕头迎来夏季用水高峰[N];汕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振双;架构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艾红梅;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忠;自保温混凝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马成功;泵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3 蒋业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配合比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刘松;混凝土工程事前反馈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和郁;水工特细砂泵送混凝土压力泌水率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黄颖星;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干缩相关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江永奇;碾压橡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姚华;影响普通混凝土性能的若干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宏亮;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世越;橡胶集料混凝土弯曲韧性及收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5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85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