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夹层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of multistory isolated structure system on soft sandwich foundation and rigid foundati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foundation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superstructure on soft sandwich foundation are studied. The rotation effect of foundation and isolation layer and its influence on isolation effect a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motion input is obviously weakened by the soft sandwich foundation, the SSI effect on the soft sandwich found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and the SSI effect reduces the first order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system. The damping ratio of the system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SSI effect on the soft interlayer foundation makes the isolated structure foundation and isolation layer produce rotational response, and the isolation layer amplifies the rotational angular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found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The SSI effect on the soft sandwich foundation can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The isolation eff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rotational effect of the isolation layer, and when the rotational effect of the isolation layer is significant, When the rotational effect of isolation layer is weakened, the peak magnification factor of floor acceler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rigid foundation, and the isolation effect is better.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12477)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基金资助项目(2013-K3-1)
【分类号】:TU35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楼梦麟;宗刚;牛伟星;陈根达;;土-桩-钢结构-TLD系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2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7期
3 陈奎孚,张森文;半功率点法估计阻尼的一种改进[J];振动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忻良;李岳;;通过群桩-土-偏心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群桩与地基的响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6期
2 刘齐茂;覃荷瑛;燕柳斌;;框架结构与桩基刚度比的改变对水平地震响应的影响[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西富;赵晓丹;;基于内积模极值的循环相减识别曲轴阻尼[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3年02期
4 张为;;结构阻尼比识别与估计方法探讨[J];福建建筑;2013年09期
5 张自立;陈建兵;李杰;;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风力发电高塔振动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6 章展源;冒凯炫;赵卫东;赵晓丹;;基于内积模极值法的悬臂梁阻尼识别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7 于旭;庄海洋;朱超;;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简化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6期
8 程兆刚;唐力伟;张淑琴;曹洪娜;;基于复调制ZOOM-FFT算法下阻尼比识别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年01期
9 苏向荣,丁康,谢明;用传递函数估计小阻尼的新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10 赵晓丹;刘涛;;基于内积模极值的小阻尼计算新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丹;基于非先验函数系的信号识别[D];江苏大学;2010年
2 韩风霞;钢筋混凝土细长柱结构精细化分析模型及动力二阶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任文杰;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对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志勇;半主动座椅悬架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尹鹏;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和风振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熊红霞;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鹏飞;应力相关阻尼模型及其在梁式桥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程志宝;周期性结构及周期性隔震基础[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祝百茹;土—桩基—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刘阳;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及损伤评估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启昌;材料及结构件阻尼特性的测量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苏向荣;随机噪声对频谱校正精度的影响和结构小阻尼的精确估计[D];汕头大学;2003年
3 何志达;虚拟频谱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汕头大学;2005年
4 李晓波;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建模与寿命损耗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姚千斌;金属材料阻尼测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樊斌;船舶机械设备与船体联接部位非保守耦合损耗因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董广宁;船舶机械结构结合面动力学参数识别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涛;基于内积相关性的小阻尼诊断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赵新洁;盒装液态奶变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姜大正;环境激励下船舶结构模态分析实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2 楼梦麟;牛伟星;宗刚;陈根达;;TLD控制的钢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1期
3 楼梦麟;宗刚;牛伟星;陈根达;;土-桩-钢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4 陈奎孚,焦群英,高小榕;周期信号参数高精度估计方法与应用[J];机械强度;1999年03期
5 姜忻良;李岳;;土-桩-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8期
6 李植华;实运算快速付里叶变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7 吴京宁,楼梦麟;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TMD控制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8 伍小平,孙利民,胡世德,范立础;振动台试验用层状剪切变形土箱的研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9 楼梦麟,潘旦光,范立础;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侧向人工边界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10 楼梦麟,辛宇翔;土-结构-调谐液体阻尼器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红,徐秀香;隔震结构的工程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荫;杨增科;姚谦峰;张建;;基于全寿命的隔震结构费用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杨芳;;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及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邓雪松;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4期
5 姚谦峰,夏禾;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振动特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1期
6 郑伟;隔震结构在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2年04期
7 杨迪雄,李刚,程耿东;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J];力学进展;2003年03期
8 王成;隔震结构应用设计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08期
9 杨志勇,刘福义,范么清,金建敏;摩擦隔震结构中不同摩擦力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10 王成,王贵春;隔震结构设计及应用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珍;祁皑;;大底盘单塔层间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平;;基底隔震结构的直接能量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褚青青;龚克勤;;隔震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杜永峰;张尚荣;;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矩阵摄动法[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邢银行;李章政;简超;;隔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高层多塔中间层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永峰;朱前坤;李万润;李慧;;超长复杂隔震结构施工力学及全过程监测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杜永峰;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控制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马长飞;隔震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与抗倾覆易损性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邹立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徐扬;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陶明白;大底盘高塔楼隔震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及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成世峰;隔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清华大学;2006年
4 陈瑞海;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王小虎;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6 朱翔;近场地震作用下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青涛;隔震结构的倒塌仿真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8 唐能;近断层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巫炜;摩擦摆隔震结构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孟秋;高层住宅混凝土剪力墙隔震结构的减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94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9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