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五”时期苏式住宅街坊考察与改造探索
[Abstract]:Taking the Soviet-style residence built in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period of Luoy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story of its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architectural style,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renovation and renewal of typical neighborhoods. Strive to balanc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can be preserved forever.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研究》(12&ZD230)
【分类号】:TU984.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2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3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4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5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6 袁筱薇;;工业遗产改造形式探索[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7 潘东军;;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8 张京成;曾凡颖;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科技智囊;2008年11期
9 ;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于长英;;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2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漪娜;聚焦工业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Eusebi Casanelles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工业遗产:一个新的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双敏 孙漪娜;工业遗产:关注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记忆[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单霁翔;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陈国民;工业遗产的确定必须重视科技价值[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云菲 金涛;工业遗产:留住摩登时代的记忆[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 张刃;保护工业遗产也是保护工人阶级历史[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7 解翠乔;保护与复兴:工业遗产的环境重塑与活力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夏洪洲;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真实性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崇慧;文化创意视角下我国工业遗产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卉;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中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8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8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