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乡村建筑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6 15:53
【摘要】:梅山文化是梅山地区人们世代创造、传承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它以湖南湘中地区为核心,影响到四川、广西、贵州等中国西南地区。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梅山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非物质意识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量的梅山非物质文化遗留在乡村,并且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乡村的传统建筑和环境。同时,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作为承载梅山非物质文化的空间和场所,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细部装饰等诸多方面反映出非物质文化的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建设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推动梅山地区的乡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新农村建设只停留在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而忽略了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乡村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建筑和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毁灭,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消失。如果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蹈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老路,即是一种破坏性建设,将导致传统村落的建筑空间体系和整体风貌丧失,使当地非物质文化失去承载的物质载体和空间场所。如何用科学的方式与态度去进行乡村建筑环境的建设,如何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梅山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使非物质文化融入乡村建筑环境设计中,是我们面临的学术命题,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梅山地区典型村落建筑环境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乡村建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三种模式:即整存型保护式、改造型保护式、新建型保护式。 论文分理论基础和实践论证两大部分进行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七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包括课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二章梅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理论综述,对非物质文化的内容、特征和价值进行阐述;第三章梅山地区的传统乡村建筑环境解析,对乡村建筑环境的形成、特征、构成要素和空间形态进行论述与分析;第四章梅山非物质文化与乡村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是本文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了梅山非物质文化与乡村建筑环境的相互关联,提出梅山非物质文化与梅山乡村建筑环境之间是统一协调的关系,非物质文化影响建筑环境,同时建筑环境是非物质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五章对梅山非物质文化与乡村建筑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并结合案例探求问题的根源。 第六章梅山乡村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设计方法,在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论述实现乡村建筑环境的保护和设计的方法。笔者提出梅山地区新农村建设在对农村物质环境条件更新和改善的基础之上,尽量保持传统乡村建筑环境的风貌特征,为非物质文化传承提供物质载体和空间场所,以满足乡村居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并且分别对保护和更新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七章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是以实际案例来论证以传承梅山非物质文化为核心的乡村建筑环境保护和建设模式的可操作性。结合梅山地区乡村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存状况,将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乡村建筑环境的建设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整存型保护式、改造型保护式、新建型保护式。论文从不同村落的背景情况、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现状以及承载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乡村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75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红;梅耀林;陈

本文编号:2392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92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